補充道:“嶽大人有話不妨去文華殿直接面聖,只是不要拉著皇上衣角便好。”
德熙先是一愣,忽然聽懂了,高興地向韶齡福了福禮。
他們兩出宮時,韶齡特地讓人備了幾個宮內樣式的香囊送給他們,若是以後參加女眷詩會什麼,也可以撐撐面子。
至於嶽正想讓自己轉述的話,韶齡也有點好奇,於是第二日便叫上蔣琮前往乾清宮。
這時的朱佑樘也正為黃河發愁,自五月三日開封黃河決堤以來,河水湧入沁河,山東南部以及河南大部皆成汪洋。這日,圍繞如何救災,百官正各抒己見。
“黃河於開封及荊隆口決堤,由北道入山東張秋,匯於運河,淹及山西郡縣。開封城受災尤甚,臣建議遷徙開封城以避水患。”
“遷城可能兒戲?皇上,臣河南布政使徐恪懇請聖上萬不可放棄開封啊。”
“是啊,皇上,遷城乃是下策。”李東陽說。
朱佑樘贊同道:“遷城的事不要說了,說說有什麼辦法治河才是。”
這時嶽正走出來,遞上準備的奏摺說:“臣有本上奏。”
“黃河,自唐以前,皆北入海。宋熙寧中,始分趨東南,一合泗入淮,一合濟入海。金明昌中,北流絕,全河皆入淮,元潰溢不時,至正中受害尤甚,濟寧、曹、鄆間,漂沒千餘裡。賈魯為總制,導使南,匯淮入海....”朱佑樘匆匆看了開頭。
“嶽大人,我們都知道黃河今日之禍,乃是因為當年金人攻打南宋,東京留守杜充開決黃河大堤,阻擋金軍騎兵南下導致的。可是我朝自洪武元年開始就對黃河開始了治理,到如今沿岸堤壩年年修,可是黃河還是連年氾濫,該如何是好?”劉大夏問道。
嶽正像是早有準備,說:“各位大人,黃河水患影響的不只是沿岸百姓,還有關係著我朝經濟命脈的運河漕運。”
朱佑樘一下子有了興趣,說:“沒錯,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是恐防運道,致誤國計。運河和漕運關係著我們兩京一十三省百姓的錢糧,各位大人有何良策不妨直說。”
“聖上,其實景泰年間,沙灣河道的治理就十分成功,如今那“敕修河道功完之碑”還立在大河神祠中,被當地百姓奉若神明。”嶽正說。
朱佑樘的神情一下子嚴峻起來,各個大臣也面面相覷,終於倪嶽站出來說:“嶽大人說的是讒殺于謙的徐有貞?”
“正是。”嶽正正色道:“有貞忠奸,先帝已有評價,只是他的《言沙灣治河三策疏》確為治河良策。”
“是啊,當年他採用了疏、塞、浚並舉的方法,引黃入河既解決了黃河潰決問題,也解決了運河漕運航運的問題。可謂一舉多得,只是有貞已死,現如今還有誰能治水?”王恕問道。
“有貞已死,可是他的學生白昂卻在兵部,皇上請看臣的奏疏,正是臣請教了白昂所述。”嶽正說。
朱佑樘又接著往下看,當讀到“北堵南疏”四個字時,眼前一亮,當即下旨:“調白昂為戶部侍郎,修治黃河,發民夫二十萬,令山東、河南、北直隸三省巡撫皆受白昂節制排程。還有,賜于謙諡號忠肅,立祭祠為“旌功祠”。”
“皇上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