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 權 歸 原 作 者
中以教書為榮的普通塾師,而成為名震潮州地面的著名學士。李鵬萬作為李明山的第七代後裔,他的成功不在於咸豐七年在鄉試中一舉成名,成為粵東五縣惟一的舉人,也不在於他咸豐八年再中秀才,而是在接連兩次鄉試中以名列前茅的考卷成為佼佼者後,破天荒在大清年考中成為可進京城為官的進士。須知那時的進士不同於普通的舉人和秀才,也不是一般在大考中成為官員的學子,李鵬萬的全優試卷是在經過京城皇帝的御覽硃批成文之後,才從全國數以百計的優秀考生中脫穎而出的,這在邊遠的粵東更是鳳毛麟角。所以,當李鵬萬中了京官的訊息傳至海陽時,全城轟動。就連潮州古城也為這位給鄉親們增光彩的李鵬萬張燈結綵,燃放爆竹,接連慶祝了三天三夜。真可謂潮州地面上古來罕見的喜事!
李鵬萬的成功發跡,繼承了其祖先李明山的衣缽。詩禮傳家的優良祖訓正是從李鵬萬開始得到了生動的體現。李氏家族是前後經歷七代人的艱苦努力,最終才贏得史無前例的巨大成功。不過,李鵬萬儘管進京作官,並且平步青雲,可他並沒有滿足於已得的官位,再經過幾年的努力,品貌兼優的李鵬萬竟然在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不久,即參加了同治二年(1863)在紫禁城文華殿舉行的大考。這時咸豐新歿,慈禧開始染指朝政,更加喜歡鼓勵朝臣奮進向上。這為期12年才有一次的官廷內官的考試,雖是大清禁宮多年的慣例,但李鵬萬趕上這次大考,愈有讓他一展才氣的誘惑,因為慈禧已經親頒聖諭,凡考中者均可連升三級。李鵬萬知道如若滿足一般的京官生活,完全可以躺在舊有功勞簿上睡覺了,但他早就暗暗立志要以他出類拔萃的生花妙筆撰寫奇文,一定要在那些小視自己的孤傲京官中名冠群雄。李鵬萬果然筆著奇文,震驚紫禁城,他再一次成功了!李鵬萬以其寓意深刻的文章,出人意料地摘取了文華殿上的桂冠,成為讓所有京官羨慕的文官八貢之一。
李鵬萬雖然奪得由慈禧老佛爺御筆加封的嘉獎,可是,他畢竟不同與那些不學無術,每日鑽營官場的六部九卿。學識的淵深和與生俱來的善良天性,都讓這位李明山的後裔自感難以適應大清惡濁的最高官場。尤其是爾虞我詐且又處處充滿險惡的朝廷高層,對於素以國家社稷與萬方黎民這重的李鵬萬來說是如履薄冰,他感到京官難做,有些高處不勝寒之感。
清同治四年(1865)夏天,李鵬萬奉朝命巡視河南。他發現一路上荒野哀鴻,枯草乾枝,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正在席捲著中州大地。出身於粵東的李鵬萬做夢也沒有想到,古來素有中州糧倉美稱的河南地面竟然一片荒蕪。而這面前的河南大地恰恰就是李鵬萬的祖籍。當他看到被祖輩描述為中原糧倉的故土,如今竟然因旱災而哀鴻四野的時候,李鵬萬不能不為之落淚,甚至想拍案而起了。
李鵬萬在中州巡視期間,一路上所見災民如蝗,飢謹到極致的鄉民大多以枯樹朽枝和野花殘草為糧。他再看當地的朝官則人人酒池肉林,花天酒地,兩相對比,無疑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所有一切,尤讓李鵬萬激憤難忍。特別是當他回到故里許昌的時候,所見景況更讓他為之震怒。一面是鄉間百姓的民不聊生,一面是當地朝官對他的百般奉迎。面對當地官員的阿諛,李鵬萬曾經當面拍案指斥,並當場罷免了幾個在他職權範圍內可以廢黜的官員。然而,李鵬萬畢竟無權解決河南境內大批朝官的貪髒枉法。於是他回到北京以後,親筆向慈禧遞上了一道條陳,要求重罰嚴懲,甚至彈劾河南一批重要貪官,以保證民間百姓不被天災塗炭。
但是慈禧在接獲李鵬萬所上的條陳以後,批閱中對其所用之詞過於激烈暗生反感。尤其是河南幾位朝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