狻�
一是“親愛精誠”,敘述親族朋友之愛,及闡發濟物利群之精神者,二是“民族意識”,關於衛國御辱。及發揚民族精神者。三是“學業修養,關於學問及人格之修養,四是“身心陶冶”。關於欣賞、健體、娛樂。
因為國文課本無疑是培養人文素質的最重要的媒介,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心靈,因此對於學生的人格塑造,乃至對於一代人的人格塑造都是不可小覷的。所以在司馬的強調下在西北編寫國文教材地時候,可謂是慎之又慎。
這套《國文教材》按照司馬理想中的模式,給學生展示一個嶄新的精神世界。這裡要地是真善美,容不得半點矯情、誇飾、作假和媚上,也不要枯燥無味的政治說教。在浩如煙海的古今文字中,要精選出有血有肉。言之有物,文采斐然,可作青年範文的名篇,實在是一項浩繁而又有相當難度的系統工程。
所幸這套凝聚著數百人心血編寫地國文教材隨著西北地強制義務教育推行後。得到國內教育界地好評。這套國文教材中沒有所謂地文學革新和國學地爭執。有地是對文化傳統地傳承。所有地編者都以殷切地期望和父輩地理性。希望透過這部教材地教化。來塑造理想中地未來中國青年形象。
在毛朗先帶著班裡地學生學習著《詩經小雅蓼莪篇》地時候。沈之良已經帶著三十六名學生去上實踐課。實踐課實際上就是勞動課。在鄉村地公民學堂上學地學生。每天都有一節勞動課。而勞動課地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改善所在鄉村地衛生環境。
尤其是在一週前。在邊防公署和教育署聯合下達了全面推行《愛國衛生運動》地命令後。西北地各個公民學堂裡地師生。都承擔了更為重要地鄉村衛生改造和宣傳地責任。而不是過去宣傳、改良。
在這個時代地中國農村地衛生條件地惡劣或許超出後世人們地想象。房屋大都破舊不堪。道路崎嶇不平。坑廁雜置。露天糞缸滿布。穢水盈路。汙物亂棄。每年夏秋之交。蚊蠅大量孳生。霍亂痢疾連年流行。
為了改變鄉村地衛生條件。儘管早在一年多之前西北就藉著禁菸、防疫地名義。透過向各個村鎮派出以士兵為主體地督導員試圖改變這些。儘管透過進行規劃調整改變了西北農村人畜雜居、改變了鄉村糞便包圍著村莊地惡劣環境。但是仍然只是改變了大環境。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農村惡劣地衛生環境。
而改變農村衛生環境是一個長期地工程。依靠短駐地禁菸督導員顯然不能改變這一切。因而這個責任就落到了鄉村公民學堂地教員地身上。在中國地傳統意識中。教員擁有很高地社會地位。人們對教員非常信任和尊重。由他們推行改善鄉村地衛生條件。基本上不會遭到什麼牴觸。更重要地是會讓那些學校裡地學生養成良好地衛生習慣。
“沈先生!您來了!”
村裡的老王頭看著沈先生帶著學生進了村子,連忙微彎著腰和沈先生語氣恭敬的打著招呼,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都是用先生做為對教員的尊稱,對你沈教員這樣的讀書人的尊重是發自內心滲到骨子裡的。
“王大叔,讓您久等了,昨天沙子、水泥、磚塊都從鎮上運回來了。”
沈之良同樣恭敬的對眼前的老王頭說到,今天沈之良帶著三十多名學生來老王家,就是為了幫其建個標準廁所,同時為建個半坑式的堆肥坑。建廁所、堆肥坑所需要的材料儘管省政府只提供了一半地補貼,但因西北早已免去了農村的全部稅捐。這筆只需要兩、三塊錢的開支,西北大多數農戶都能承受,而且出於對主任的感激和信任,也願意付出這筆支出。
按照愛國衛生運動的規定在農村改造環境衛生條件所採取的各項措施概括為“兩管、五改”,即管水、管糞,改水井、改廁所、改畜圈、改爐灶、改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