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滿意,同時也對鄭芝龍非常的滿意。在這樣的心情下,李旦終於閉上了眼睛。
大明天啟五年,七月初六,這位縱橫臺海的李旦,離開了人世。在這個時候,鄭芝龍終於有了一統臺海華人勢力的實力和威望,整個臺海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雖然整體武裝上不如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不過鄭芝龍的根基在這裡,人多勢眾!三足鼎立的局面,在臺海正式形成了!
對於朝鮮,天啟皇帝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說,因為朝鮮剛剛經歷了一場政變,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仁祖反正。仁祖反正是發生於朝鮮王朝光海君執政時期的癸亥年三月十二,也就是天啟三年的一場宮廷政變。這場政變由西人黨主導,最終將光海君廢黜,將綾陽君擁上王位,是為朝鮮仁祖。
萬曆三十六年,癸丑獄事發生,光海君殺死了對自己王位構成威脅的臨海君、永昌大君等人,西人黨也因此失勢。萬曆四十年仁穆大妃也被軟,這遭到許多朝臣的反對,光海君便罷免了眾多臺諫官員。而在後金與明朝交戰期間,光海君奉行中立態度,也引起群臣的不滿。
天啟三年三月十二,西人黨率一千三百人自城東北攻入漢陽,得到訓練都監二千人的響應。叛軍攻入王宮,將光海君廢黜,擁戴光海君之侄綾陽君為王,是為朝鮮仁祖。仁祖將光海君流放江華島。
這原本是朝鮮內部的一次政權奪利事件,看起來與明朝的關係並不是很大,可是這裡面卻有著很大的牽扯。因為需要維護正統,大明對光海君繼承王位並不沒有采取支援的態度,這也導致了光海君對大明朝的不滿。
不過因為後金崛起,大明朝沒有心思搭理朝鮮,因為這個時間,大明和後金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會戰,就是有名的薩爾滸之戰。薩爾滸之戰,明軍打敗,與後金攻守異位,在遼東的威勢被大大的削弱了。
在即位問題上,光海君於明朝心有不滿,因此主張在儘量不得罪明朝的情況下開展靈活外交。在光海君堅持下,朝鮮致書後金,稱自己臣服明朝是“大義所在,固不得不然”,而與後金的“鄰好之情,亦豈無之?”,希望雙方“各守封疆,相修舊好”。朝鮮與後金的往來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大臣徐光啟奏稱:“鮮、奴之交已合”,建議派官員“監護其國”。光海君聞訊又驚又怕,連忙遣使至北京“辯誣”。
實際上光海君自即位起,勵精圖治,對內實行改革,為穩定民生而努力,迫於國力對外則雙向外交,爭取實際利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他頒佈大同法,免除沒有土地的人民向國家交納糧食,從此只有地主才必須向政府繳納糧食,因此,大同法是一項救濟貧民的革新法案。
在天啟皇帝看來,光海君是一個有作為的國主,想要在後金和大明之間爭取最大的利益。同時儘可能的強大自身,擺脫大明對朝鮮的控制。可是他的運氣不太好,朝鮮是在是學習大明學習的太像了,連黨爭都照辦不誤。
朝鮮的西人黨乃是大明的死忠,他們是不會允許一個破壞禮法、損害自己利益的國主存在的。於是便有了這場政變,朝鮮重新回到了西人黨的手裡。他們很快便與後金絕交,徹底的回到了大明朝帝國主義大家庭的懷抱。
在這種情況下,多爾袞是一定要給朝鮮一個教訓的,於是便有了這次的戰事。一方面擺脫大明的泰山壓頂之勢,另一方也希望從新獲得朝鮮的支援。(未完待續……)
第六百二十一章 計定出兵
瀋陽城內,朱燮元正在看著地圖,在他的身後則是遼東的主要將領。當然還有遼東的監軍太監,此時遼東的監軍太監已經不是陳洪了,而是換成了權林。一個剛剛從內書堂畢業的年輕太監,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