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 284

三十二 海峽兩岸 補筆傳馨 / 295

三十三 神韻高古 直逼唐人 / 304

三十四 情深意篤 九州盼同 / 313

三十五 駒翁仙逝 四海銜哀 / 323

三十六 繪事後素 桑榆未晚 / 337

附錄/ 348

再版後記/ 351

跋樓宇棟 / 357

編者的話

文化之河猶如一個民族的血脈。古往今來,世界任何民族生生不息的真正不竭動力就是她的獨特文化。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源絕流斷,那麼,這個民族也就匿跡銷聲了。

20世紀的中國曆經了有史以來最劇烈的震盪和最深刻的變革。她承繼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在波瀾壯闊、風雲激盪的社會變遷中艱難而頑強地生長,抗擊著社會動盪的破壞與摧殘、西方文化的衝擊與震撼,迭經波折,吞吐吸納,化舊為新。其獨特的精神核心歷久彌堅。

百年時光相去不遠,民族文化魂牽夢縈。圓明園的頹垣斷壁、未名湖的微波瀲灩、故宮博物院的奇珍異寶、蘇杭園林的旖旎風光、遍佈神州的古城遺址、名人學者的故居遺蹟、烈士暮年的彷徨迷惑、文人雅士的吟詠書畫、梨園百家的清音妙曲、收藏者的金石碑帖、文販攤的瓶罐尺綃……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訴說著百年的滄桑,無不傳承著中華民族的血脈!

《百年文化中國》叢書以反映中國在20世紀變遷中的文化底蘊為主旨,透過記述文化遺存逸事、人文事蹟節操、社會風俗流變,展現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和生生不息的深層原因。在敘述方式上,不求體例一致、形式統一、辭章華麗,但求史料翔實、自得一見、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文字明暢、圖文並茂,總之,以讀者喜聞樂見為首要。

《百年文化中國》叢書是為廣大作者、讀者提供的一塊開放的文化園地。稱其為開放,意在解放思想,不因舊物陳說束縛灼見,不拘題材大小遮掩真知;稱其為園地,唯願作者也是讀者,讀者也是作者,你植一株苗,我培一鍬土,你澆一杯水,我施一捧肥,共同耕耘、共同培育,使其生長為茂密的森林。此即編者之願矣。

當代中國出版社編輯部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序言(1)

張伯駒先生的傳記一稿,已經殺青,承作者前來索序,不禁欣慨相兼,百端交集。若論為茲傳撰序,我並非堪任之人,但先生生前交契,俱嘆凋零,當日拈韻倡酬、接席言笑者,今唯我在,義不容辭,因粗紀前塵,申我衷曲,豈敢曰序,亦聊寄所懷而已。

自太史公創紀傳,於是中華之史,不獨紀事,轉重傳人。傳人者何?傳其品,傳其節,傳其才德,傳其神采,使其人躍躍然於紙上,令後世如目接耳親,而不勝其追慕慨念之情,是以其人雖往,猶凜凜生氣,在我左右。是所以同為不朽之勝業,而三才之中心亦於焉斯在。然欲傳其人如伯駒先生者,其事實非易易。蓋事可紀,言可採,歲月可羅列,而丰采神情,音容意度,則至難為力。以上之理,猶易曉喻。至於所傳之人,評價如何,其歷史位置如何?則更難片言居要,數語得中。此在作傳與作序,皆是至難之事。

我獲交於伯駒先生,一在詞學,一在紅學,兩者交逢,不期然而有會心不遠之歡,投契日深,相知遂久。其時,我在抗戰勝利後重返燕園續業,先生居於展春園,相去數步。展春者,因收藏展子虔《遊春圖》而取名,其地實為康熙時果親王胤禮之故園,先生得其東半(其西半為當時名人吳氏所有),景物無多,有小樓二處,迴廊相接,外樓袁大公子居之,時已年邁,猶攻德文書籍,恂恂如也。內樓為大客廳,有前廈,廈前蓮池,廳後植芭蕉。我從燕園循野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