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聽罷,陡然間神色一變,厲聲道:
“陛下臨行之前命,河北諸軍盡受大司馬節制,孟將軍你也不例外。即使沒有陛下的詔命,大司馬亦有權臨機處置,孟將軍你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脫阻撓,難不成你想造反不威?”
孟達豈料到鄧芝忽然態度大變,言辭耿厲便罷,還給自己扣上了一個“造反”的大帽子。
孟達是又驚又怒,急喝道:“鄧芝,你休要血口噴人,誣陷於本將!”
鄧芝冷笑一聲:“我何曾誣陷於你,我奉大司馬之命前來下令於你,你非但不以禮相迎,還在這堂中佈下這許多甲士,如同對付敵人一般,這不是想造反又想如何。”
鄧芝是憑著堅信孟達不敢翻臉,所以才敢這般厲言斥責。
其實孟達也真的是不敢與方紹翻臉,畢竟關外有十餘萬的軍隊,自己這井陘關中只有區區不到三千的兵馬,方紹有多大能耐他也知道,豈敢在決心未下之前就與之抗衡。
佈下這些甲士,只不過是想嚇唬一下鄧芝,以增加談判的籌碼而已,豈料現下來使是個‘愣頭青’,偏偏不為所懼,這下反而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個兒的腳。
被鄧芝這麼一質責,孟達心思一轉,忽然間哈哈大笑:“人言鄧伯苗鐵面無懼,果然是如此。我只不過是開個玩笑,想試試傳言是否為真而已,伯苗何必見怪。爾等還不退去!”
斥走了一千甲士之後,孟達親自下階,將鄧芝迎於客座,苦笑道:“其實並非達有意為難方司馬,只是達昨日剛剛接到晉陽來的詔命,嚴令達不許開關放方司馬人內。而今方司馬卻偏要入關,達也很是為難呀。”
鄧芝佔得先機,表情遂也緩和一下,將懷中書信取出,雙手奉上:“孟將軍,這是大司馬給將軍的親筆信,將軍不妨先過目一下。”
孟達接過了那封信,拆將開來細細一看,臉上不禁流露出幾分喜色。
那是一種貪婪的喜色,彷彿是天上掉下一塊餡餅一樣的喜色。
因為方紹在信上對孟達許以重諾,聲稱如果孟達放他人關,於國家將有再造之功。如今法孝直已亡,這左大司馬的位子天子定會給他方紹,介時,他必會聯合諸葛亮、龐統等人向天子上書,推薦他孟達擔當空缺出來的右大司馬之職。
右大司馬,對自己來說,可謂是一夜飛天啊。
此時的孟達,不禁有點動心了。
(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七章 最後通碟
轉念又一想,老子幹嘛要賣你方紹的帳啊。
如果老子把你擋在這裡,吳懿他們大事成功了,老子照樣居功至偉,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秦益集團頭腦之一的身份當上大司馬。
而若是幫了你方紹,就等於背叛了秦益集團,至於你許下的那個什麼右大司馬的好處,到時候能不能給予還要看你的臉色。
如此算來的話,投向你的話似乎還划不來啊。
孟達眼珠子轉來轉去,神色亦是一會一個變,鄧芝自然猜得出他心裡在盤算著什麼。
“下官在想,晉陽發生的那些事,未必是所有人都贊成的吧,孟將軍也該有自己的主見才是,何必事事都任別人擺佈,倘若事有不濟,豈非自己受到牽連。”
鄧芝的意思是,儘管吳懿黃權等是秦益士人的領導層人物,但如今法正已亡,秦益士人集團其實已然分裂,吳黃二人的所作所為,並不能代表所有秦益士人的心意與利益,他孟達的轉向,同樣也並不代表著他就背叛了秦益士人。
鄧芝的話打動了孟達,其實就他個人而論,對於吳黃二人的所為,打心眼裡還是有一層不滿的。
因為這樣大的事情,吳黃二人竟然根本沒有與自己商量就擅自做主,事後演變到這般局面時,仍沒有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