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先進的電子裝置。這個工廠的規劃就是根據前世AMD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的生產工廠而建設,佔地面積和工廠建築樣式一模一樣,甚至綠化也是相同的,可以說這座工廠建設完成之後就是世界級的,就連林蘭英等國內老一輩科學家也吃驚於林強生對電子工廠的大投入!
濱城工業新區整個佔地面積有20平方公里,林強生當初就佔了新區將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積,後來一些省內的工廠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援下也陸續的在工業新區紛紛成立了新生產單位。
這些公司都由林強生提供技術支援生產裝置,在省委省政府對工業殷殷期待的情況下,有不少的先進企業進駐了新區隨著汽車工業而得到了大發展。
汽車產業是個整合度非常高而全的產業,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它都有涉及,堪稱工業集中之大成!
一個國家汽車造的怎麼樣,就能看出這個國家的工業水平處於什麼級別。如果一個國家的的汽車始終上不了檔次,那麼它的工業技術也是十分落後的。
在這些企業決定進駐工業新區之後,為了讓他們跟上技術層次林強生向這些單位提供了不少的技術裝置和較新的生產線。
例如從濱城下屬縣市搬回來的三線廠哈軸承,在七十年代小三線建設時期這個廠子就搬到了濱城下屬縣區,結果搬過去以後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從前想不到的困難。畢竟在縣區發展是沒法和在濱城相比的,從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型軸承生產廠一下子變成了一個無人問津的三線小廠,這種落寞很難讓人體會,從七十年代中期全廠上上下下就產生了搬回省城回城裡去的想法。
可是工廠領導們始終沒找到合適的理由和肯接收他們廠回城的許可,連一個肯點頭接待他們的領導都沒有!正如像這樣的三線小廠一樣,他們過去曾經輝煌過,可是遇到了國家政策,上面的一個命令下來馬上就能讓這家廠子落寞。這樣的廠子輝煌的時候靠著國家吃飯,國家一旦忘記了他們馬上就變得無比悽慘。尤其是計劃經濟年代,有計劃任務尚且能吃飽肚皮沒有計劃任務只能讓機器停止天天守著空空的廠房。
自從林強生開始招募合作伙伴以後,哈軸聽聞了有回城的希望馬上就來落實情況,當廠領導得知確實能遷回工廠並且給職工進城的機會,即使只能解決二分之一的戶口把廠子搬到工業新區也是值得的,最起碼可以讓子女離開鄉下回城落戶。
哈軸很快就在工業新區選擇了地點蓋起了廠房,當裝置生產線進廠的時候,當從鄉下來的工人喜悅上崗的時候,哈軸承的領導們禁不住滿面淚流,他們終於把哈軸重新搬回了省城,終於帶著工人們回來了!
當然,像這樣獲得新生的廠子還為數不少!
林強生在美國收購的那些機器裝置生產線,也找到了用武之地。自從買了這些東西之後因為沒有地方安置,都被他運回來放在了工廠區。這些裝置大部分比國內五六十年代的生產裝置要先進,但很多比國外七八十年代的技術要落後。賣出去可惜,國內有的廠子甚至還有二三十年代的機床在用,留著也怪棘手,這些舊機器越來越舊。這些工廠進駐到了工業新區之後,林強生一拍腦袋索性一股腦的把這些機器都租借給了他們。
為什麼是租借呢,因為林強生要促進這些廠家不斷的技術革新,不讓他們一勞永逸的解決裝置問題就是為了讓他們自己知道工業技術升級的必要性。
隨著林強生的產業發展,尤其是陸續接到了國外的汽車零配件生產訂單,他的工業集團漸漸的向著汽車零配件製造商的方向前進。
工業門類越來越多,被從集團內部分離出去的事業部也越來越多。這些搬過來的工廠也隨之大發展了起來,新區裡也再不像以前一樣到處是荒蕪的景象,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像種莊稼一樣,這片地區每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