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有些讓人側目了。
純手工造屋,透過豁頂的房梁,太陽光直接照射進來,農家小孩扛著自己家的板凳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講解,學校校長李連山指著空地上零落的幾顆飯粒,說道:“鄉親們向學校免費提供一些大米和蔬菜肉類,孩子們就在那個地方吃飯,學校也想盡辦法改變他們的飲食,只是這條件不允許。”李連山頭髮鬢白,滿臉的皺紋,腿腳有些跛,走路一顛一顛的,若非王馳提醒林凡,這個李連山今年才四十三,林凡以為他已經六十好幾。
“我也知道縣裡的情況,鄉親們也很通情達理,經常往學校送一些東西來,學校也自力更生,老師們閒暇之餘自己種一些蔬菜,養一些牲畜,也能緩解一下窘態。”李連山露出一絲尷尬之色,清溪鄉是很窮,但縣政斧也好不到哪兒去,木棉縣政斧大樓和清溪鄉政斧差不了多少。
林凡細心地聽著李連山的話,身後陪同的清溪鄉黨委書記黃偉成臉色有些不好看,不僅他這樣,鍾克、胡漣、吳培華的表情也有些冷。
“清溪鄉小學能維持現在的情況還多虧了李校長,你要相信縣委縣政斧,學校的條件只會越來越好的。”林凡不敢承諾什麼,李連山熱切的目光讓林凡開始動搖,這個可敬的人紮根清溪鄉小學二十多年,從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一直到現在,清溪鄉小學正是他一手扶起來的,這是王馳告訴林凡的,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畢業生放棄都市大好的前程,孤身一人來到清溪鄉,憑著一張嘴和一雙腿硬是說服當時的木棉縣政斧成立了清溪鄉小學,他是清溪鄉小學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位校長,春去秋來,清溪鄉小學送走了一批師生,也迎來了一批師生,唯一不變的就是他這個校長。
“我沒別的想法,就盼著縣裡面能改善一下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條件,有些孩子大早上的冒著雨來上課,這路怎麼填都不好走。”李連山似在追憶著什麼,佈滿老繭的手指著下山的路,感慨地說道。
“這山路是當初李連山帶著鄉親們用鋤頭鏟子鋪出來的,當年縣裡面雖然同意成立清溪鄉小學,但涉及到土地,當時的縣委書記就只同意在這座山上建,他的腿就是在一次送學生下山的時候摔壞的。”王馳低聲說道,他眼眶有些溼潤,他就是從清溪鄉小學出來的,可惜他人微言輕,很多從清溪鄉小學出來的人似乎都對那段經歷諱莫如深,不少的人甚至十年不回來一次。
直到下午四點半,圍著清溪鄉中學走了一圈,林凡的心情越發沉重,林凡一早就聽說清溪鄉很窮,但他從沒想過清溪鄉會窮成這個樣子,學校甚至連農舍都不如,這和當地不重視教育的觀念不無關係,林凡撇開其他人,暗訪了好幾家人,大部分的想法是孩子年紀小,放在家也幹不了農活,何況平時大人們都出去幹活,沒法分心照顧,索姓就一併丟在學校,等小學畢業,能夠下地了,就讓他們退學,得出的這個結論讓林凡哭笑不得,看來想要改變學校的現狀除了改善學校辦學條件,還要從這些家長身上想辦法。
送走林凡一行,黃偉成重重地出了一口氣,不過很快他就開始疑惑,按照一般情況,林凡應該會臨時召開一次會議,點名批評一些東西,尤其是看到清溪鄉和下馬鄉兩個鄉鎮的差距,黃偉成搖了搖頭,林凡雖然年輕,不過他不敢小看這個人,黃偉成看著漸落的夕陽,眼前算是應付過去了,不過接下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東西,黃偉成一時之間有些悵然若失,清溪鄉小學的窘況他看在眼裡,對李連山他沒有怨言,他也是那所小學出來的,李連山是他的恩師,只是清溪鄉小學涉及到縣裡面兩代人的爭鬥,他說了不算。
“王馳,你是不是有什麼話要說?”正如黃偉成所想,林凡最初是想臨時召開一次會議,清溪鄉小學的情況太過惡劣,尤其面對李連山那樣的無私奉獻二十年的人,這種改變的心情更迫切,但王馳阻止了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