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3)劍門關

古代從長安進入蜀地的道路一直崎嶇難行,普通人走路要一個多月甚至兩個月。 吳關所率領的這支軍隊是大唐正規軍,兵強馬壯,補給充足,因此行動比較迅速。 就這樣走了十多天,先頭部隊才到達劍門關。 劍門關是蜀地的門戶,巍峨險峻,相傳是諸葛亮在此築關屯糧。 自從劍門關築成以後,在1700餘年的歷史長河中,尤其是冷兵器時代,從未被敵人從正面攻破過。 吳關騎在馬上,向前望去,只見劍門關兩側崖壁陡峭,如兩把利劍直插天際,中間是峽谷,正中一座雄關聳立,關隘上旗幟飛舞,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吳關喝了一聲彩,對身旁的李備說道:“李都尉,你用多少兵力可以攻下此關?” 李備搖搖頭:“正面仰攻,十萬也攻不下來!況且道路狹窄,兵力再多也用不上。” 把守劍門關的將領十分謹慎,仔細勘驗文書,識別官兵身份,又上報給了劍南道留後崔圓。 前後折騰了一天多時間,才允許大軍透過。此時許多官兵已經等得不耐煩,紛紛破口大罵。 即使得到允許,官兵們也不容易透過,因為道路太狹窄陡峭,車馬難行。 李白有《蜀道難》一詩,其中說道: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 劍閣崢嶸而崔嵬,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 此時,吳關設計的渡橋梯就顯示了作用。這是一種鋼鐵支架,容易拆卸和組裝。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搭好了架子,上面鋪上薄鋼板,從關底一直到關門。 架子上方還有兩個絞盤,用於幫助沉重的車輛上坡。 這樣官兵從一側有條不紊地透過,另一側車輛從鐵架子上透過。遇有沉重的車輛就掛上繩索利用絞盤幫助拉動。 整個隊伍透過的十分從容,把劍門關守將和官兵看得目瞪口呆。 即使這樣,整個輜重隊伍用了兩天時間才徹底透過劍門關。 過了劍門關離益州(成都)還有數百里。估計還需要十來天時間才能到達。 吳關感嘆道:“古代人行路太困難了,等以後有機會要修一條寬闊的大路,讓天塹變通途。” 現在楊國忠遙領劍南道節度使,崔圓相當於副節度使。 崔圓屬於清河崔氏,出身顯赫。此人雖然不擅長軍事,但是善於揣摩人意,是個見風使舵的人物。 聽說吳關帶兵到達了益州,崔圓帶領大小官員出來迎接。論官職他比吳關要高,但是他認為吳關受到皇帝信任,需要大力交結,因此顯得熱情無比。 吳關見崔圓長得一副文人的樣子,彬彬有禮,第一感覺倒是不錯。 當晚,崔圓大開宴席,招待吳關和李備等一眾將領。席間益州官員都對南詔忘恩負義的行為大加鞭撻。 但是益州官員們十分擔心吳關的三萬兵馬太少,恐怕不能攻克南詔。並且劍南道兵馬在數次戰爭中損失慘重,無法分兵幫助吳關。 官兵在益州休整三日。此時,南詔已經得到了資訊。 南詔,太和城。 閣羅鳳端坐上首,嘆了一口氣,說道:“大唐不斷遣兵來攻,如何是好?” 閣羅鳳是“雲南王”,王位世襲於其父皮邏閣,此時因投靠吐蕃,被吐蕃封為“贊普鍾”,意為贊普之弟。 底下眾臣紛紛叫囂道:這一次也是叫他有來無回!李宓不識時務,十萬大軍盡皆覆滅。而今我南詔兵精城堅,又挾帶上次大勝的餘威,有何懼哉? 閣羅鳳正色道:“聽說這次領兵的叫做吳關,曾經在青海湖一帶大敗吐蕃,此人善於做法,召喚天雷攻擊,務須慎重。” 有大臣說道:“此是傳言,不足信也!據我們在吐蕃的細作和商人說,坎達布率領的吐蕃精兵恰巧遇到了雪崩,這才全軍覆沒。否則就算吳關再厲害也不能將七八萬吐蕃精兵殺得一個不剩吧?” 眾人紛紛附和。 閣羅鳳看向一旁的清平官段儉德:“段將軍,你以為該如何應對?” 說起這個段儉德,在南詔可是大大的有名。他的後世子孫建立了大理國,其中有一個皇帝叫段正淳,段正淳的兒子是段和譽,就是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原型。 段儉德在南詔與大唐的戰爭中一舉滅掉了李宓的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