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2部分

個農戶,每十個人,就要準備六匹馬,這六匹馬主要是用來運輸,不是騎的,如果你們這十個人比較窮,準備不起六匹馬,驢也行,準備六頭驢。那麼這六匹馬拉的是什麼呢?首先,是鐵馬盂,痰盂的盂,這馬盂可不是餵馬的,是給人吃飯用的,之所以叫馬盂,是因為它的個頭很大,能裝很多米。然後是生火的工具,途中吃飯、取暖都得用它,接著就是帳篷,安營睡覺用它,然後是布槽,布做的馬槽,也就是給馬吃飯用的,行軍途中馬要喂啊,然後是鐵鍬,挖土用的,安營紮寨、挖戰壕、挖坑都得靠它,然後是钁(好像是這麼寫,汗),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鎬頭,刨土用的,再後是鑿子,還要帶個東西,這個東西叫碓(dui),這是個什麼東西呢?這種東西后世好像只在農村用得到,後世電視劇裡也經常看見,就是專門舂米用的,把穀子的外殼去掉,帶著這個東西,方便做飯,要不然全是糠怎麼吃啊?帶完了這些還要帶個筐,裝東西的,特別是打勝仗了,裝戰利品,接著還有斧子、鉗子、鋸子,一樣一個,開路的時候用,還有兩把鐮刀,兩張床,這些,都是生活工具,每十個人,就得帶這麼些東西。

接下來,就是戰鬥工具了,戰鬥工具是這樣的,每五十個人,帶一個火釒贊,這種東西,乃是一種短矛,打仗的時候,在上面纏上布,澆上油,點著了往敵人那邊扔,專門燒敵人的,然後是胸馬繩一套,馬籠頭、腳蹬子三套,這是每五十個人要帶的。

那麼具體到每個士兵,都帶哪些呢?

一個士兵,一張弓,三十支箭,箭袋一個,大橫刀一把,磨刀石一塊,大觿(xī)一個,觿是象牙做的一種錘子,一般帶在身上作裝飾用,但當兵的帶這個玩意可不是做裝飾,有實際用途,比如撬開箱子、瓶子、石頭、解開繩子、布匹打的死結等等,還有軍帽、軍裝,這都得自備,還有綁腿,這就是一個單兵的裝備。

那麼這些裝備帶全了就可以了嗎?不是的,還要帶九鬥麥飯,兩斗大米,自帶乾糧,雲錚穿越前經常看電視劇電影,那裡面的唐軍動不動就全身披甲,而且那甲冑做得還特好看,實際是不是呢?實際不是地,甲冑,在那時候是很貴的東西,不是誰都置備得起,所以府兵們不需要自備甲冑,甲冑由國家發,但是,可不是一出動就發,那要看看你這次出動要去幹什麼,比如你們這次要去遠征,要去打吐蕃,打突厥,九死一生,那可以發給你,但如果你們這次只是去皇宮值班,輪流護衛,那不能發給你,你只要帶著橫刀、弓箭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看看,古代打仗需要打多少東西?光一個士兵,就得六種器具,還要自備軍裝,每十個人,要帶十三種工具,馬要六匹,每五十個人,要帶八種裝備,這些都要自備,因此雲錚穿越前每次看電視劇,都是每個士兵盔明甲亮,輕輕巧巧,手裡就拿著一支長矛或者一把短刀,這和歷史是很不相符的。

他穿越之後,繼承了兩世的知識,明白了唐朝作戰的模樣,更知道了現在大魏軍的制度。作為一個有著後世思維的人,自然能看明白大魏軍相對於唐軍的進步。當然,這裡面最大的進步,還是現在的一線戰鬥兵員不再務農,專務訓練、戍衛和作戰。

至於其他方面的進步,有是有,但算不上很大。譬如雲錚特別關心的後勤運輸體系,就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也是雲錚現在琢磨提前製造“腳踏車”的主要原因。

大魏朝的軍戶分工雖然細了,但同時也導致了朝廷花費巨大的惡果,而戰時消耗的巨大也就越發凸顯。雲錚出於節省開支、提高作戰效能的考慮,好容易想到了腳踏車這個主意。只是現在這個時代還沒有足夠的冶鐵鍛造技術,鐵質腳踏車是不用考慮的,再沒有橡膠充氣輪胎,鐵輪圈的車子也沒法上路。他的考慮是製造木質腳踏車,就是最原始的那種木輪胎,跟現在的馬車一回事。複雜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