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一十五章 如果他需要

一般來說人們在討論技術時,可以輕易看出哪種技術的效能最好。

但在實踐操作中,人們未必會青睞效能最好的技術,最終往往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技術。

製造火炮也是如此,單以紅夷炮而論,鑄銅的效能較好,能打放八百次不壞;鑄鐵炮沒那麼好,相同口徑重量上要沉兩到三成,也沒那麼耐用,從設計上就只要求其打放六百次。

但製造火炮的人往往不考慮使用問題,更關注成本,十二門鑄銅炮和六十門鑄鐵炮成本相同,會選擇哪個顯而易見。

劉承宗算是個特例,在南征之前的控制範圍內缺少鐵山,卻有數不清的佛像等待化身銅炮大菩薩,並不是他想用鑄銅炮,而是他掌握的鐵礦少,只能用鑄銅炮。

但現在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西寧府在青海湖周邊發現許多礦產,金銀銅鐵錫鉛都不算稀缺,可以用正常邏輯製造兵器了。

師成我提出的鐵裡銅裹,是一種使用鍛造鐵炮膛、鑄造銅炮殼的複合技術,鍛造鐵膛有更高的強度與韌性,鑄造銅殼利用銅液凝固的自緊特性,在增加強度與韌性的同時,比之銅、鐵鑄造稍稍減輕重量。

其實這種製造方法在強度上,還真不一定絕對優於鑄造炮,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容易控制。

控制成本、控制材料強度。

鍛造炮並不少見,不論是早期繳獲的佛朗機小炮、還是葉夢熊創造的葉公神銃,都是用鐵鍛造而成,炮身有很高的強度,不過那些都是小口徑火炮。

鐵的鍛造在世界範圍內非常容易,只要能打刀子、能鍛造甲片,就能卷鐵成銃,也能卷出較大的鐵殼來做炮膛、再打出一個個鐵圈套在炮膛上,就是一門佛朗機炮。

而鑄造大型銅器鐵器,古中國有獨步天下的技術積累,甚至早在洪武年就能鑄出鋼炮。

但它不好控制,生鐵、鋼、熟鐵不分家,只是含碳量百分之二以上叫生鐵、低於零點二叫熟鐵,含碳量在生鐵和熟鐵之間叫鋼。

在這個時代,匠人們已經能在煉製過程中增加含碳量,也能在煉製過程中減少含碳量,但不多不少只要那麼多……在鍊鐵中依然不容易實現。

因為世上還沒有把鋼完全液化的方法,即使是在中原,也只能形成半固態的液體,但不能把鋼完全液化,就沒有辦法在鍊鋼中做到精準調控。

所以絕大多數條件下,煉一爐鐵,人們只能保證這出的是生鐵還是熟鐵,但沒人能確定裡面有沒有或有多少鋼。

師成我選擇鐵裡銅裹來製造臼炮,就有這方面原因,劉承宗要求的是一種口徑大、身管短的火炮,換成其他鑄炮匠可能非常容易,畢竟早年間碗口炮就是這個形制。

可師成我不行,他只會鑄紅夷炮,沒有製造其他火炮的經驗。

況且此時正在圍城,為確保成功,他決定先按照劉承宗的口徑要求造個炮彈,再比照這個炮彈鍛造炮膛,最後在鐵芯外一層層澆築銅殼。

圍城第三日傍晚,護城河即將被填出一座橋,綽克兔臺吉終於按捺不住,派遣千餘馬兵自南門奔出,試圖向圍城軍隊發動夜襲,結果撞上張天琳本部訓練騎兵,只得無奈退走。

任何軍隊都很難在夜襲中維持組織,當金鼓旗號都沒了作用,夜襲就只能各打各的,所以實際上這種戰術是實力不對稱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搏命殺招。

綽克兔臺吉就處於這種尷尬地位,正面作戰打不過,幾天的圍城又限於器不如人被壓著打,諸部士氣極為低下,只能靠夜襲來鼓舞士氣。

其實就是碰運氣,靠黑夜把敵人拉到和自己同一個水平線上,看看能不能打得過。

結果還撞上了張天琳的巡邏兵。

劉承宗有了準備,還叫啥夜襲,襲擊軍隊無功而返,士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