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已經在短時間內把兩種打球思路熟練掌握,這是他敢在大賽賽場上做實驗的底氣。
......
“比賽時間已經達到3小時54分鐘了,這場澳網決賽甚至有機會在第四盤結束前突破4小時大關!”
又是兩分過去,兩位球員戰至40-40平。
蘭逸飛前面得到了一個價值連城的“冠軍點”,卻在千萬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讓命大的納達爾逃過一劫。
顯然,來自他祖國的解說也非常失望,趁著比分空隙相當糾結地回溯情節道:
“納達爾真是運勢夠旺!上一分中間那個擦網球,如果彈跳再低一些,也許蘭逸飛現在就已經捧杯了!”
解說員A還算客觀地評價道:“當然了,納達爾能夠突然起步、救球、控制落點、回位,多個步驟一氣呵成,也證明他的專注力和體力有多麼良好。”
“是啊。而且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咱現在怕的就是這個。”
解說員B的目光看向斜下方的球場。摒棄他身為華國官方媒體派遣的解說員身份,他其實也想問一句:蘭逸飛,還能在這一局拿到破發點嗎?
總不能真的成就納達爾躲過對手冠軍點奪冠的史詩故事吧?
如果說蘭逸飛需要藉助其他人的力量,他是說如果。解說B相信自己與身邊的同伴會是第一與第二個響應號召的人。
可惜了,現在能幫到蘭逸飛的人沒有第二位,只有他自己。
40-40的平分,不算什麼。冠軍點被納達爾頑強抹消,也沒什麼。最擾人的困境是,他的球拍運用技巧融合計劃還差點東西!
差一個能讓數個優勢技術環節從量變到質變的東西!打個比方,A環節的改變讓蘭逸飛在某個揮拍的站位更合理了;B環節的更改使他底線的平擊更加穩定......
但這些都無法奠定勝局,納達爾仍然可以按部就班地執行他的防守計劃。充其量,他會在賽後重看比賽錄影時讚歎蘭逸飛的一些好想法——而且很可能會抱著挑戰者杯。
所以蘭逸飛現在真的很急。體能衰竭期還有5分鐘就要到來,這一盤他丟不起。
“稱號,不行,沒有用,破發增益再怎麼動腦筋也不能在我自己的發球局起到作用。”
“額外道具增益,還是不可行,這些底牌該用的都用了。而且以現在的體能儲備狀況,怕不是用完道具就直接快進到身體崩潰......”
蘭逸飛的大腦飛速運轉起來,就像他以往發揮“急智”技能的時候那樣。
手臂與腿部,則共同凝聚起最後一股力量,力爭得分。至少,也不能讓納達爾連續得到兩分或者更多。
40-40,40-Ad,40-40。
很快,納達爾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破發點,然後兩位巨星又回到平分。
蘭逸飛的體能衰竭期已經近在咫尺。1分半的視窗期,他甚至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腿部力量將成為率先衰退的領域。
如果有個方法可以整合各領域的力量就好了......
被現實所逼迫,蘭逸飛反而不再那麼急躁。他甚至已經開始思考如果丟掉第四盤,在第五盤,自己是否有機會重振體能後再尋找贏球的機會。
就算輸球,那也沒太多可說的,都拼盡全力的全力了,不是嗎?也沒人可以一直贏球!
所以,他還半開玩笑似的吐槽了一句。如果是全身的力量均勻下降,也許自己還可以繼續維持足夠使用的臨場狀態......
等等,統合力量?
蘭逸飛猛地抬頭。他感到自己彷彿抓到了什麼似的。
對啊,我有個最早的二級屬性不是?【發力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