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知命境的強者已經被九公子逐一剷除,這使得劉邦的夢想如同鏡花水月,遙不可及。
他期待有一天,能有真正的力量夥伴出現,那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故事發生。
在武林的頂尖勢力中,連號稱智謀無雙的楚南公都曾在與贏耀的較量中險些隕落。
論智謀,楚南公無疑是佼佼者,卻也敗給了贏耀的機敏手腕。
連楚南公這樣的高手都被贏耀玩弄於股掌之間,若他親自出馬,無疑是以卵擊石。
劉邦曾與項羽共事,他是反秦陣營的關鍵人物。
這位自視甚高的男子,若非出身顯赫,劉邦自信自己能輕易制服他。
實力再強有何用?不懂運籌帷幄,不諳權謀之術,終究是空談。
就連這位趾高氣昂的傢伙都未有過叛亂的念頭,宮廷內部的王室成員卻蠢蠢欲動,甘願充當犧牲品。
你以為他真是毫無心機的愣頭青嗎?
在大秦如日中天之時,他絕不會率先挑戰,除非看到秦朝衰敗的預兆,否則他始終堅守忠誠。
漢高祖再次施展深藏不露的手段,始終在贏耀的嚴密監視之下。
對贏耀而言,項羽並非不可戰勝,只要削弱其力量,他便不再具備威脅。
在智謀對決中,劉邦顯然佔盡上風。
若讓他在兩人中抉擇,贏耀會選擇先解決項羽,畢竟後者頭腦簡單,好戰成性,正是其致命短板。
看著郭嘉,贏耀微笑道:“奉孝,你看劉邦,實非易與之輩。”
郭嘉贊同道:“確是非凡,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已是難得。”
郭嘉審視劉邦的資料,驚歎於他的收穫豐厚,追隨者已過萬,但這其中真正跟隨起兵的,絕不超過一萬。
如今大秦百姓對未來充滿期待,又有誰願意拿生命冒險,這豈非自斷後路?
其他人若能坐擁大權,哪有贏耀這般待遇?至少眼前的安穩更為人所求,畢竟這涉及真實的利益。贏耀的威望早已傳遍各地,帝國的大部分財源皆由他支撐。
如此重擔,帝國難以長久承受。
再者,贏政能一統六國,靠的是真才實學,而非六國虛張聲勢的表面功夫。
既然贏政能統一,那麼再次掃清六國餘孽只是時間問題。
劉邦看到這一點,便知無望,更別提起兵了。
贏耀作為大秦未來的帝位繼承人,民眾生活只會更好,無人會隨他反叛。
聽說帝國新法更為寬容,人心更加穩定,陳勝吳廣的首倡之舉更是顯得多餘。
陳勝吳廣之所以率先行動,其實他們和贏耀、劉邦都心知肚明。
大多數參與者是世家的私奴,而非民間百姓。
陳勝吳廣的目標是農家領袖的地位,即使失敗,只要保留精銳,他們的目標依然在望。
相比之下,劉邦的兄弟才是他崛起的基石,無論順從秦制還是反抗,他都有
可能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