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爐的駙馬好好聊聊,他怎麼著也算是固倫公主的叔叔,替自家侄女考較一二是應該的吧?可惜這駙馬的帖子寫得太冷淡了,十四不想倒貼上去,只好可惜的放到一邊。
不過他也讓人這就去跟完顏氏說:“就道他們有喜時我不在京裡,疏忽了,請他們別見怪。”他道,傳話太監複述一遍,他點頭:“讓福晉備上雙份的禮這就送過去,最好叫個家人去,別使下人。”
完顏氏聽了抱怨:“一回來就找事!”不過還是請了她的孃家侄子去跑一趟。
最後一封就是新開府的弘昐了。這封拜帖寫的格外出色,開頭也是敘寒溫,道十四叔一路辛苦,為國盡忠,守邊安民,如此等等。誇了一段後,轉而提起小時在府裡見過十四的趣事,這下連家人情誼也祭出來了。
最後道十四叔一路辛苦,身上必定還有皇上交託的重任,他就不多打擾了。
整個帖子不過就寫了一頁,卻什麼都寫到了。詞藻卻並不華麗,還顯得跟十四有親近之意。
叫十四明明覺得這位彷彿已經過氣的二爺不用再在他身上費功夫了,此時又想著平時當個普通親戚走走也不差啊。何況他額娘有本事,自己是貴妃,還包了宮裡除長春宮外所有的孩子。
十四左右想想,跟弘昐交際並不會吃虧。只要這位二爺沒頭腦發熱,拉著他去做什麼掉腦袋的事,跟他走得近些並沒什麼。多個朋友多條路。日後不好再疏遠也來得及。
他就再叫來太監道:“去跟福晉說,我聽說皇上的二阿哥才出宮建府?府裡彷彿還有喜事?代我多補兩份禮吧。重一點兒。”
太監去而復返,問他:“福晉道宮裡大阿哥也有喜事,要不要也代您補一份禮?”
十四想了想還是搖頭了,弘昐建府在宮外,送個禮不怎麼起眼。弘暉在宮裡呢,特意把補的禮再抬進宮去?不成。早年理親王的例子還不夠明顯?誰離得近誰吃虧。這位子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再一堆人圍上去,那不是故意往皇上眼裡扎嗎?
正事辦完,十四搓搓手,讓人把弘春和弘明都喊來。這兩個兒子可不小了,之前一直在宮裡讀書,他走了這一年,也要叫過來問問他們的功課學得如何了。
弘春和弘明分別是十三和十一歲,正是半大不大的時候。完顏氏管他們管得正嚴,除了去尚書房讀書就是回府讀書,平時一步都不許他們亂跑,就是怕這個年紀讓人給勾搭得走了歪路。
十四的功課學問都紮實,康熙朝時也是幾個先生圍著開小灶喂出來的,問他們兩個還是夠用的。問完點頭挺滿意的,覺得尚書房那種大鍋飯倒是沒耽誤了他兒子。
說完功課,父子三個坐下聊些閒話。
十四就問這尚書房好不好相處啊?堂兄弟們有沒有胡鬧的?
弘春是側福晉所出,弘明是完顏氏的兒子。兩人在一起時論長弘春為先,論嫡弘明為先。十四不想在自己府裡還看到倆兒子鬧個不可開交,平時很少教導他們二人這個問題。讓他想不透的是完顏氏也不管。
所以弘春便先開口道:“宮裡挺好的,就是四阿哥太氣人。”
宮裡能稱四阿哥的就一個,萬歲親子,永壽宮所出的弘時。
非嫡非長,十四也沒把弘春跟弘時不對付的事放在心上,笑著問:“他哪兒不好了?”
弘時氣人在他自己的先生多,功課多,足以碾壓一眾堂兄。但以前他鼻孔朝天,看堂兄弟都是一臉‘一幫愚民’的態度,大家也就忍了,誰讓那時正傳說這位會是太子呢?
後來在四爺的打擊下轉為另一個極端,開始承認這世上學問很多,他還沒走到山腳呢,學海無邊啊。
但大家都同在一個尚書房裡讀書,你丫學得比我們多、比我們快、比我們好,然後你說你是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