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班牙艦隊更早探測到非洲海岸。

自成祖死後,朝廷卻將公元1421年前鄭和式先進遠洋武裝鉅艦悉數廢除,只留下近海防衛艦隊,製造圖紙也被焚燬。廢除的原因是現實性的投資與實際收益產生了巨大懸殊,帝國財富不堪其累。

此外,明朝歷代朝廷對海軍建設不夠重視,在對倭寇的海盜船作戰中就顯得極為被動。只能等其登岸之後以陸軍進行對抗。戚繼光將軍也提出了“禦敵於海上”的科學防禦政策,但隨著倭患的平息,海軍建設再次終止。南部沿海一帶為防禦葡萄牙人,對海軍建設比較重視,並仿造了歐式戰艦,但規模很小,不能對朝鮮戰場進行有效支援。

綜合來看,當時的明軍雖然在海陸軍數量上要遠遠多於日本,但能戰之兵並不多,大多數部隊的戰鬥力與作戰經驗豐富的日軍有差距,再加上日軍歐式火繩槍裝備率頗高,明軍在裝備方面就只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利用大型火炮。

萬曆皇帝在北京對入朝部隊進行新一輪部署之時,又傳來豐臣秀吉要求琉球、菲律賓臣服朝貢的訊息,這就使得明朝對接下來的朝鮮戰事更加重視。

五 中日巔峰對決:血戰平壤(1)

朝鮮戰事的主導權正式上升到大明王朝中央政府手中。

北京向全國發出新一輪動員命令,並曉諭朝鮮國王,大軍集結需要一段時日,請他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作戰信心予以充分信任,但是朝鮮政府也應該盡己所能予以配合:“如今陰雨連綿,道路泥濘,秋涼後方可發大軍前進剿滅,偌大軍留義州及你國,則你國糧料不敷,你國今且省了糧料,留備大軍之用,發兵救援已有明旨,我天朝無有內外之別,不可能做有始無終的事情”。

除此之外,明朝的部分官員還同期進行外交攻勢,7月起,兵部尚書石星多次派遣沈惟敬到朝鮮與日軍接觸,沈惟敬甚至親赴平壤,與日軍進行談判,其目的本來在於探聽虛實,探尋和談的可能性,入朝明軍本來對此堅決反對,但最終將其作為拖延時日,進行備戰的機會。

由於朝鮮當地所能提供的軍糧極其有限,不足以支撐大部隊日常消耗,所派出的又一支六千人先鋒部隊只能暫時駐兵在中國遼東境內。其中包括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的二千四百人,以及原本計劃派往建州衛防衛女真人的南軍炮手六百人、遊擊將軍張奇功所旗下三千人。

9月,萬曆皇帝特使晉見朝鮮國王,以作大戰前最後之協調,從皇帝特使的話語中可以看到,明朝已對朝鮮政府的動員能力不抱任何奢望,只希望對方能夠盡力配合:“天朝兵馬十餘萬就要赴朝,千里運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計劃以銀錢在朝鮮當地換取米糧,國王陛下意下如何?”

朝鮮國王的回答讓特使徹底洩氣:“朝鮮小邦,土地偏小,人民貧瘠,除此之外,依照朝鮮國家習俗,很多人還沒認識銀錢之利,雖有銀兩,恐怕也換不來米糧。”

這就意味著明朝進行這場“抗日援朝”之戰,不僅要出人、出槍,而且要出糧——銀錢在戰時朝鮮已經不能購買物資——朝鮮國內之窘迫、經濟發展水準之有限可見一斑。

遼東方面的地方官員也就類似問題諮詢過朝鮮大臣:“你國糧料可支撐幾個月?”

對方答曰:“可支撐一萬軍士一個月時間。”

再問:“一月之後怎麼辦?”

答曰:“如果剪除平壤之賊,則忠清道、全羅道的存糧就可以被取用。”

朝鮮官員的這種答案就等同於告訴中國遼東軍,要想緩解軍隊後勤問題,得先拿下平壤。

除此之外,日軍雖已登陸朝鮮數月,朝鮮國土大半淪喪,其朝鮮政府卻仍舊無法確定日軍的大致規模,這一基本軍事情報的缺乏,使得明朝無法進行準確的戰力動員。

這時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