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時而悲號。接著,瘦瘦精精的梁啟超宣讀了康有為用一日兩夜草就的萬言書。這篇以忠誠和血淚組織的文章,字字句句在他的心裡激起強烈的震盪。特別是其中所列的四項國策更是銘刻在他的心頭: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

萬言書被全體舉子一致透過。大家排著長隊走向都察院。全國會試舉子聯名上書,這可是亙古未有的奇聞,京都沸騰了。一路上,行人為之讓路,車馬為之駐足,店鋪為之鳴炮,觀者為之喝彩,連都察院的都御使大人也為之感動得流淚。但條約已用寶,他們無力迴天。這次行動雖未取得直接效果,但其影響之大卻無法估計。自從那一天之後,“公車上書”一詞,便成為京都乃至全國官場民間的流行口語,作為國魂民氣的象徵,激勵著一切有良知的中國人去救亡圖存。身為上書公車之一的楊度,這一天於他來說,自然銘心刻骨,終生不忘!

會試發榜了,楊度名落孫山,但卻沒有失意感。他參與了康有為的強學會,如飢似渴地閱讀強學會創辦的《 中外紀聞 》。不少落第年輕舉子和他一樣,並不急著回家,而是呆在北京,一方面欲為維新變法做點事情,另一方面也藉此歷練才幹。這群幼稚的愛國青年,天天沉浸在一片自我營造的喜悅中。剛開始還好,各部都有些官員名列強學會,朝中大老如李鴻藻、翁同龢等人都表示支援,剛從朝鮮回國的浙江溫處道道員袁世凱更是積極參與。但不久風向便不對了。有人攻訐強學會是結黨謀亂,也有人攻擊《 中外紀聞 》造謠惑眾,不時傳出要解散強學會,查封《 中外紀聞 》的訊息來。大多數留京舉子見勢頭不妙,都打點書箱回家了。康有為也離開了北京,去上海創辦強學會分會,梁啟超也有赴上海的打算。長郡會館也變得冷冷落落的,幾個月前的熱鬧景象風流雲散,只剩下三四個人還在觀望著。

楊度面臨著幾種選擇:一是繼續留在京都,二是去歸德鎮伯父家,三是兩種都不取,回故鄉去。他一時拿不定主意,心情有點煩亂。今天一大早他就起來了,練完早拳回房間時,同住的益陽舉子酈川已起床外出了。酈川家裡貧困,無回家的路費,想在北京覓一塾師的位置,一邊教書餬口,一邊溫習功課,下科再試。楊度無心做事,見酈川枕邊擺著一本書,便順手拿過來翻看。

原來這是明代茅坤編的《 唐宋八大家文鈔 》。這是一本很有名氣的唐宋文選本。正是因為有了茅坤這個選本,才使得韓愈、柳宗元、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成了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楊度早聞這本書,但他一直沒有機會拜讀。

他隨手翻開一頁,見是韓愈的《 與陳給事書 》,輕輕地念道:

愈再拜:愈之獲見於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於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後閣下位益尊,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夫位益尊,則賤者日隔;伺候於門牆者日益進,則愛博而情不專。

楊度讀著讀著,不覺眉頭皺了起來,嘴裡嘀咕道:“這哪裡是士人給官長寫的信,分明是妾婦向男人的乞愛!”

他繼續讀:

今則釋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來之不繼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誅,無所逃避。

“這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文公的大作嗎?何自輕自賤、搖尾乞憐至此!”楊度怒道。

他跳過《 昌黎文鈔 》不讀,翻到了柳宗元的《 愚溪詩序 》,拿眼睛掃了開頭幾行: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餘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餘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