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省的再見到古枚會尷尬了。 是這樣的,如果這部戲,古枚沒有爭取到總導演的位置還好些,說不定,要是把吳迪的戲份減少,不再擔任主演,他說不定還能努一把力,參與一下。 可如今,這明顯是不現實的。 一方面,他現在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新人了,俗稱有了咖位,那麼,像他這樣的演員,只是單純的配角已經無法滿足他了。 就算是吳迪不介意,他的經紀人也不能同意。 這和純粹的客串不同,客串基本上都是本來就已經很有知名度的演員,奔著人情,或者是純粹自己感興趣才來演一下,戲份雖然少,但是咖位很大。 那必須要給一個很大的名頭,要不然都對不起人家的這份付出。 可是吳迪就不同了,他的咖位,說到底比那些業內資深的老戲骨還是差遠了,也並沒有人要邀請他去客串。 所以,他要是拿不到主演,那就只能是小配角,這樣的電視劇如果他也接,那他以後也不要再混了,真的越混越掉價了。 本來呢,吳迪是電影咖出身,來拍電視劇就已經是下凡的行為了。 要拍,就要是主演,而且團隊還一定要是超豪華的那種,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拉跨,這樣才算是差不多。 可現在,一旦淪落到當配角,那麼,這部戲就完全沒有接拍的必要。 這也是為了長遠著想。 現在雖然年代還比較古早,但是已經有了商業價值的初步概念。 明星當然也是講究商業價值的,從某種層面上講,明星也是一種商品,這當然包括他對外的形象了。 公司也好,經紀人也罷,根據藝人的特點幫他們營造的形象,就是一件商品。 只有商品光鮮亮麗,讓購買者感覺物有所值,他們的銷路才會更好,他們才能賺更多的錢。 這樣說,也許是有些尖刻了,但是,往深處挖掘,也確實就是這個道理。 於是,新一代成長起來的演員們,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形象的打造,並且,一旦這個形象設定好了,並且被觀眾們廣泛接受,就一定要一直推廣下去,這可是相當佔便宜的一件事。 這就是所謂的人設。 一旦人設維護的好,那麼各種代言活動還不是張手就來?正宗的財源滾滾。 不只是人設,當然還有咖位,這個咖位也是非常需要用心維護的,因為一旦讓品牌方看到,他看中的新人,什麼角色都演,無論大小的話,那麼,他投資的興趣就會降低許多。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比方說,品牌方邀請代言人,那個要求說多也多,說少也是很少的。 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一點,知名度和爆火的程度,人氣指數。 說的更通俗一點,就是喜歡你的人要足夠多,不管是不是你的粉絲,至少認識你的人要夠多。 這樣才方便你帶貨嘛。 品牌方邀請代言人,說白了,就是一個高階銷售的意思,這也是許多看起來並沒有廣泛的知名度,但是粉絲眾多的一些新人偶像,也可以很輕鬆的拿到很好的代言的原因。 還不是因為他們的粉絲有購買力嗎? 你看,所謂的代言,一般來講分為兩類。 一類就是面向廣泛的大眾的,那麼就需要有極高知名度的藝人來擔任代言人,這樣的演員,一般是家喻戶曉型的人物,雖然沒有什麼死忠粉,但是,人們看到他就會覺得親切,就會下意識覺得,他推薦的商品有保障,願意去嘗試一下。 這樣一操作,銷售額不就直線上升了嗎? 而對於第二種情況,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一些藝人做一些產品代言,其實都是有針對性的,比方說,那些廠商使用他們來代言,本來就是希望著他們的粉絲能夠開啟錢包,大買特買的。 可見,只有這兩類的藝人容易受到廣告商的青睞。 那麼對於吳迪來講,更廣泛的知名度他當然是還不具備了,畢竟他的作品還太少。 而且,只在電影圈裡混,知名度的擴充套件來說,確實是不比電視劇那麼迅速,鋪開的面子更廣。 但是,電影演員也會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廣告商會把他們看做是更為高階一檔的藝人。 這又是為什麼? 其實還是經濟元素在作怪。 電視劇演員的知名度確實可能更高一些,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