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頁

「不是。」我慌忙擺手。其實我也想問她同樣的問題。

「真過分啊。」婦人說。

「嗯,是啊,真的是。」雖然不太清楚她在針對什麼抒發感慨,我還是應了一句。

「你想啊,反正是少年犯,肯定不會受重罰。明明奪走了一條人命。」

因為《少年法》的目的在於讓他們改過自新,而不是予以懲罰。不過這話說出來也沒什麼用,她想要的並不是這種解釋。

「既然開車把人撞死了,就該也被車撞一下。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是。」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其實不僅限於未成年人犯罪,在聽到殺人犯沒有被判死刑,理由之一是「只有一名死者」時,面對如此荒謬的理由,任何人都會不知從何反駁。難道人命不是以一換一嗎?殺人還要先到先得?一想到這裡,就會想去尋找自認為合理的規則。可那樣的規則不會太過時嗎?

「兇手肯定沒在反省。」婦人說,「他一定沒把社會當回事。那種年輕人,就算把人撞死了,也只會覺得『哎呀,這下麻煩了』而已,對吧?」

「不知道啊。」是否在反省、是否意識到犯了罪、到底有多後悔,這些恐怕連少年自己都無法把握。一個未曾與之謀面的人,僅憑新聞報導就想判斷出少年的心情,簡直難上加難。儘管如此,我仍無法否定那種心情。人們的心中總是充滿了「一定」和「反正」。「他到底在想什麼呢?」即便如此,我們依舊要設法理解少年的想法,探究他們的真心。雖然很困難,卻不能放棄,還要時刻牢記著這種困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