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正文卷第二百一十三章誰都不想擔責在江南地區,每年的九月底到十月上旬,是最農忙的秋收時間。
而等秋收結束後,就到了納糧交稅的時候,也就是俗稱的秋糧。
可以說,地方官府九成的稅收來自秋糧,其他稅收比如夏稅和商業稅,與秋糧的重要性比起來不值一提。
但在今年秋收到來的時候,“力挺林解元,罷交南京糧”的口號在十天內已經風行全蘇州府各州縣。
以當今媒介的傳播效率,這種傳播速度堪稱奇蹟,從側面也反映了“民心”所向。
雖然府城之外州縣比如崑山、嘉定、常熟等地,很多人並不懂林解元是什麼人,對林泰來更不熟。
但他們也不介意一起跟著喊口號,並且把素不相識的林解元奉為英雄豪傑。
如果林解元不是英雄豪傑,那麼大家哪來的藉口抗稅?所以林解元必須是英雄豪傑。
蘇州府一個府的賦稅總額佔天下的十分之一,供應了京師漕糧的六分之一,本來一直就有抗稅欠稅的老傳統。
這次有吳縣萬民書帶了頭,如果其他各地還不敢跟上,那就枉為蘇州人了。
所以雖然秋糧還沒有正式開徵,但在輿論風潮之下,蘇州府各州縣官員已經陷入了集體恐慌。
直到這時候,張家兄弟才明白,坐館那句“我的目標從來不是打贏席家,而是藉此讓我自己更強大”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評書裡形容某人勢力大,經常說“跺一跺腳,全城都要抖三抖”。
現在看來,坐館在蘇州城也要有這個趨勢了,如果這次一切順利的話。
吳縣的鄧知縣大概是目前壓力最大的人,就算不是最大也是之一。
他已經連續幾天沒睡好覺,整個人的臉色都呈現出了灰敗。
同城隔壁長洲縣的袁知縣派了幕僚李季宣,到吳縣縣衙來拜訪鄧知縣。
李季宣直言不諱的說:“現如今各處民意洶洶,究其源頭,就在吳縣。
鄧縣尊不能安坐於此,應當速速解決問題才是,不然我們其他縣盡受拖累!”
但是李季宣一直說到口乾舌燥,鄧知縣還是一言不發。
李季宣不滿的說:“話已至此,鄧縣尊怎得還是無動於衷?”
鄧知縣突然情緒失控了,抬手就將一疊文書狠狠的摔在李季宣腳下。
“你來遲了!所有州縣都發文來罵過本縣了!”鄧知縣面目猙獰的大吼道。
李季宣:“.”
原來鄧知縣已經成為蘇州府所有州縣官的遷怒物件了。
雖然責任並不完全在鄧知縣身上,鄧知縣也是受害者。
但其他知縣知州又不敢罵知府和巡撫,只能一起拿鄧知縣來撒氣了。
只能說,治下有林泰來這樣的人,真是三生作孽。
看著壓力大到心理幾近崩潰的鄧知縣,李季宣也不好再多說什麼,搖搖頭走人了。
所有衙役小吏這時候都不敢靠近鄧知縣,這個狀態下,被打死都沒地說理。
只有負責刑名的鄭師爺走上前來,輕聲說:“我有個想法,雖不能解決問題,但能舒緩東主壓力。”
一籌莫展,感覺已經走投無路的鄧知縣連忙問道:“速速說來!”
鄭師爺隱晦的說:“可以把水攪渾了,天塌了就讓高個子扛!”
鄧知縣皺起了眉頭,“你再細說。”
鄭師爺說:“眾所周知,洞庭商幫與韋巡撫關係很好,韋巡撫到任時,身邊就是席家的席思危。
而且我又聽說,林泰來被捉走那天,巡撫也派了一千標營軍兵參與圍堵,當時就在現場附近看著。”
聽到這裡,鄧知縣拍了下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