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沒有向陽花開,只有嗖嗖的刺骨寒風。 蒲州城東十餘里外的伍姓湖畔,李巖同常宇拱手告別。 “黃河防務還請李將軍多操勞了,咱們來年再見”昨晚常宇已同李巖秉燭夜話,此時臨行依舊再說囑咐,如今兩軍隔河對峙劍拔弩張,雖知不會大動干戈但因河面結冰雙方不時潛入對方陣地襲擊,小規模火拼從未間斷過,此番軍務皆交由他。 “末將分內之事不敢言請”李巖向來低調又謙虛,這也是常宇欣賞他的其中一點,不驕不躁也不傲,交給他的任務卻總能很好的完成甚至超過你的期待,所以常宇身邊人都有知道他對李巖給予極高評價:李巖辦事,我放心! “咱家為你請了帥印,最多半月聖旨便會下來,屆時方便將軍行事,若還有人不服軍令,咱家便為將軍把尚方寶劍請來!”常宇表情輕鬆說的卻是一件嚴肅的事,不說李巖現在部下多是劉澤清手下的那批驕橫流氓,便是即將來開軍務大會的吳三桂,馬科等將領哪個是省油的燈,劉澤清手下那些人將領對李巖是敬服的,可吳三桂那幫人呢? 他們斷然不會因為常宇丟下一句讓李巖總督軍務,便會乖乖聽使喚以李巖唯他馬首是瞻,因為他們中很多人無論戰功,資歷,身份,地位都遠高李巖,你若想讓李巖管著他們必須要拿出個白紙黑字的名頭來了。 所以常宇便立遣人回京去請聖旨,他要為李巖請個總督,像之前洪承疇,孫傳庭那樣的陝西三邊總督,雖說現在沒了陝西三邊,但黃河邊總行吧,要的就是那個總督的大帽子,這也叫掛帥! 為的就是鎮住那幫桀驁不馴的刺頭。 這個總督和常宇的督軍不同,常宇是太監,按明律祖規是不得從政更不得插手軍務,即便他實際就是總督軍務,但掛的只是個督軍督戰的頭銜,是監督的意思,但朝臣都心知肚明這是掛羊頭賣狗肉,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沒辦法啊,除了他沒人上啊。 若常宇此時在蒲州自也用不著如此折騰再請個總督啥的,但他要回京,黃河這邊就必須有個管事的人,他讓李巖守在蒲州第一線,此用意也並非單純的提攜李巖,其深意大家也心知肚明,其中一個就是故意給李巖和李自成拉仇恨,像李巖這麼聰明的人當然也知道,卻也不得不賣力,這就是常宇的手段之高。 但即便李巖看出常宇對他用了手段卻也真心的感激他,畢竟他也看的出來常宇是真心欣賞他,也是真心為大明,更是一直提攜他。 人,終究都是有一顆感恩的心。 這次又要為他掛帥,又一次明顯為他撐腰,既是李巖確實有掛帥的才能,且前線也需要一個總攬大局的人,當然也是做給吳三桂那些人看的,自己看,自己琢磨。 如今兩軍隔河對峙,一時半會不會有大沖突,至少在開春前不會,眼下雙方都沒有實力過河攻城掠地,都在憋著氣喘口氣,只待開春後或許就要有大動作了。 不過常宇早就部署好了,蒲州黃河沿岸部署近兩萬兵馬,賊軍想殺過來當真沒那麼容易,且吳三桂等人的兵馬駐紮在開封和洛陽都是黃河沿岸,隨時可過來支援,亦可阻斷賊軍從潼關順河東進的企圖。 安生過個年,回頭在收拾你們,這是常宇的想法,也是當下的時局,大家都在生養休息,只待明年再分高下,既然不會大動干戈,常宇便沒必要久留此地,剩下的那些軍務交給李巖等將領來應付已是綽綽有餘了。 常宇啟程回京隊伍比來的時候少多了,來的時候有三衛隨扈還有史可法等一眾文官,走的時候只有近百親衛而已,李巖曾再三要求派兵隨扈回京都被常宇回絕了,百人已足夠,畢竟境內最大一個刺殺組織的頭目顧君恩如今都成了他的幕僚,眼下在蒲州輔佐李巖處理軍務。 餘下的那些無組織無紀律的散戶已不足為懼了。 “史可法在哪?什麼時候回京?賈外雄和老九去往鄉寧縣平賊,是否抓到人了,他們什麼時候回京?”朱慈烺的問題總是特別多,常宇覺得特別的煩:“他們在哪我也不知道,他們啥時候回京我也不知道,他們有他們的事,辦完了便會回去的,辦不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