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國都漢城,圍長有十八公里,四個正門四個小門,這面積放在大明也是不小的了,就只是城牆厚度和高度相差太多(總是忍不住吐槽他們城牆的低矮) 這麼大的城,裡頭也是有山有水,山則以北嶽山最為有名,無他,王宮所在,朝鮮的五大宮殿都依此山,比如此時的正宮昌德宮就在北嶽山的東麓,此山也可以說是皇家的後花園,而事實上還真有一塊山地是用來給朝鮮國王親自開墾的。 如果這麼說你還沒位置概念的話,那就……青瓦臺知道吧,他所處位置就是當年景福宮的後花園,後邊那座山就是北嶽山。 後世人都說青瓦臺的風水不咋地,像墓地像火葬場,歷代總統都沒好下場,其實吧……從明朝開始這邊就這樣咯,宮殿蓋著燒著毀著,從國王到王公大臣,沒幾個好結果的。 王宮西南里許外有處地方,這兒本事朝鮮一個王公的府邸,在丙子胡亂之後為清軍所佔,這一佔就再也不還了,久而久之這兒就成了清廷駐朝鮮大使館了。 雖然朝鮮也像大明一樣設定類似會同館的對外接待處,可清廷的使者來朝鮮從來不住對外賓館而是住在這座府邸。 當然了,這座府邸戒備森嚴,就差掛著朝鮮人和狗不得靠近更不得 入內的牌子了。 這段時間,戒備更加森嚴,因為清廷的戶部尚書兼大使龍骨大又來了,從丙子胡亂正式開打之前的那次被軟禁的經歷後,龍骨大每次再來必有精兵悍卒隨扈! 去年清軍慘敗之後,多爾袞遣人問朝鮮要補給,那時候的朝鮮雖震驚清軍怎麼會大敗,但還是老老實實的給送過去了。 只是在過完年後,再要就開始推三阻四的了,這個時候心生不悅的多爾袞便遣龍骨大前去朝鮮談判,說是談判其實就是催促。 朝鮮如今那還有談判的資格,丁卯胡亂(清廷第一次入侵朝鮮)之前還能和後金在經貿上談判,之後成為兄弟國還能勉強接受不平等條約的談判。而丙丁胡亂(二次入侵)之後,那還來的談判都是單方面的要。 於是乎,龍骨大就來了,以往來他還只是個不大不小的官,但卻和朝鮮的很多大臣關係不錯,甚至在朝鮮認了宗主國後,李倧為了感謝他還送了他兩千兩銀子呢。 這一次再來,他已是清廷的戶部尚書了,自然得到了朝鮮朝廷的熱情歡迎,當然了除了親明派的大臣。 而且還有一個人的態度讓他很意外。 那就是朝鮮國王李倧。 龍骨大也知道李倧表面認爹,心裡不甘,但是他不敢表現出來,每次他來也都是笑臉相迎,可這次,很冷澹! 不過龍骨大也是有些理解李倧的態度的,總問人家要東西,誰給你好臉色對吧。 所以,冷澹就冷澹些吧,只要給東西就行。 哪知這次李倧態度非常不一樣,一開始還解釋說真窮,真沒有了,再後來就說,給你也行,總得見見好大兒吧,見不到大兒見老二也行啊,老二見不到見老三也行啊,老大老二生病了,讓他倆的媳婦孩子以及老三回來行不,再不濟把那幾個大臣放回來住幾天行不。 在龍骨大看來這就是胡攪蠻纏,畢竟他來之前多爾袞交代了,別廢話,就問要他,不給就恐嚇他。 卻哪知到最後李倧態度越來越堅定,不給,沒有,你就是派兵來打也是沒有,是真窮! 我擦,這實在太出乎龍骨大的意料之外了,軟的硬的都不吃,這李倧是失心瘋了麼? 老是說自己窮,朝鮮真的窮麼? 窮,就連壬辰倭亂時被燒燬的那幾座宮殿都沒重建,就是因為耗費太大了,沒那麼多偶人力物力和財力,接著又遭兩次胡亂,這麼多年被清廷這個吸血蟲吸的皮包骨頭了! 但是,你窮不是理由啊。 你窮不能餓著俺們啊! 因為我是你爹呀,你做兒子就是砸鍋賣鐵也得給爹養老呀。 你要是不給糧食,俺們怎麼過冬,怎麼應付明廷的步步緊逼的威脅! 所以龍骨大堅持要,不光要糧食補給還要牛馬牲畜,因為現在清廷所缺的並不僅僅是糧草,還有戰馬,因為在出關的時候作為交換條件,他賠了明廷很多戰馬! 戰馬是騎兵的命根子啊,騎兵是清廷的殺手鐧啊! 所以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