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能激千層浪,而李自成這個大賊寇落網如同海中核爆,那是滔天巨浪,讓整個京城都陷入了亢奮之中,眾說紛紜有好事的人還特意去東廠衙門想瞧個熱鬧,卻哪知根本連衙門邊都摸不到,去往東廠衙門附近的幾條街道全部交通管制,且有數支兵馬在來回巡視,如此嚴密的警衛前所未有,更讓人信了幾分。 次日早朝,百官皆為此事議論不休,崇禎帝在朝堂上亦預設李闖被擒的事實,只是並未多說細節並言之退朝之後便去東廠衙門親自審問李闖。 這訊息很快有傳出去了,老百姓得知皇帝要出宮,一大早就來看熱鬧,然而卻只能在東安門外遠遠看著一輛馬車出宮,至於是不是皇帝他們也不清楚,但見隨扈如雲應該是吧。 不是應該,崇禎帝真的去了,而且還不是一個人,同內閣幾個閣臣一起去的,既然配合演出那就入戲點,拿出點專業態度。 沒有人質疑,皇帝為什麼親自去往衙門審問李闖,而不是把李闖帶過去,理由大家心裡頭都明白,李闖不過一賊爾,皇宮豈容他玷汙。 崇禎帝之前沒見過李闖,內閣眾臣自然也沒見過,但他們卻真真的在詔獄裡見到了一個五花大綁滿臉兇悍的“李闖”。 “爾禍大明十餘載,朕恨不得食爾血肉”崇禎帝上去就一口吐沫噴了過去,李闖冷笑,怒目一掃崇禎帝及眾閣臣卻一眼不發。 但眾閣臣卻被他凌厲且兇殘的目光所驚,甚至不敢與其對視,果真是個悍匪,身上的殺氣太重。 見其不語,崇禎帝便問常宇:“此獠可曾開口?” 常宇微微一笑:“回皇上,此賊心中不忿,或許覺得臣勝之不武吧,不過沒事,熬他幾天就是了,咱們有的是時間”說著走向前一步對那李闖淡淡道:“你遲一分開口,能討價還價的資格便少一分”。 “汝本就有意投降,為何此時落網反倒嘴硬了”吳牲向前怒斥道:“以汝之罪殺汝百次不為過,然念在蒼生有所不忍,方才留汝一命效力,汝此時再作倔強亦無用,好好談談如何招安之事才是”。 李闖還是冷哼不語,吳牲還要再說,常宇走過來拱手道,次輔大人,此獠非同常人,大意被俘心中怨念甚重,且等他緩緩,或許他也正在思慮接下來如何應對之事吧,咱們都等了十幾年了,不差這幾天。 吳牲向來對常宇不善,主要是他天生討厭太監,但這個太監有時候他又特別的佩服,太原,保定,寧遠,百旺,都是他的功勞,眼下又擒了賊首,這本事讓你不得不服,但他卻又不想承認自己對一個太監佩服,所以矛盾的很,聽常宇這麼說話,他心裡頭是認同的,但嘴上還是想要槓一下,不過崇禎帝沒給他機會,留下一句,三日不開口,上刑,便帶著眾人出了牢房,然後在衙門裡商量如何藉此大做文章,是以李闖和李過,劉宗敏談判,還是趁他們先內鬥在坐收漁翁之利。 幾個大佬你一言我一語出謀劃策,卻不知道身邊這倆大神心裡早有了主意。他們只是矇在鼓裡的一幫群演罷了,目的就是讓李闖落網這件事的真實性更真一些,越真實各方的反應才突出,他才有機會做文章。 果不其然,未至晌午整個京城又炸開鍋了,什麼皇帝親自提審了李闖,甚至把各種細節包括李自成的長相都描述的有模有樣,因為這次還有幾個閣臣同往,所以可信度更高啊,而剛入城的宋獻策在聽了他們描述李自成的模樣後,臉色也無比凝重起來。 東廠詔獄裡關押的自然不是真李闖,而是一個犯了死罪的江洋大盜,去年兵災加上大饑荒,京城一下湧進了無數三教九流其中不乏亡命之徒,這人便是其一被錦衣衛的給抓了,後常宇被常宇挑中,因為其同李自成有幾分相似再稍作易容便有了七八分像。 常宇讓這死囚扮李闖以此來換他活命機會,這人自然應允,為保他不突然亂說話還讓王徵南點了他麻穴,這一切只為了迷惑那幾個閣臣,崇禎帝帶他來也正是要借他們的嘴把這是傳出去。 網已撒出去了,就等看收穫幾何了,東廠衙門裡常宇翹著二郎腿悠然的喝著茶,在昨兒他已令人快馬傳旨武昌的左良玉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