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要收服民心,儘快的恢復農業生產,將敵對勢力從這些地界上清除掉,令這些地域儘快的徹底歸於肖天健的治下,可以為刑天軍提供物資給養支援。
而駐守嶽州的總兵孔希貴其實早就在荊州被破的時候,便已經成了驚弓之鳥,他率部先是駐防在嶽州城外江邊的城陵磯,而城陵磯自古便是嶽州的碼頭,即便是在後世,也是湖北的長江第一大港,因為在長江上來往的商賈,船隻多要在這裡停靠,所以這裡頗為繁華,可是到了這會兒,城陵磯卻顯得淒冷了許多,商賈們得知荊州城被刑天軍所破,左良玉全軍覆沒的訊息之後,紛紛登船順江而逃,要麼奔向了武昌躲避戰禍,要麼甚至於直下南京,跑到南京避禍去了,使得往日繁華的城陵磯頓時變得清冷了許多,連城中的百姓能跑的也都跑掉了,僅剩下了一些官兵鎮守這裡。
孔希貴一直都在從江上下來的船隻那裡打聽荊州的訊息,當得知左良玉的水營大部倒戈反水,投靠了刑天軍之後,孔希貴頓時便嚇了個半死,掰著指頭算算他手頭上的戰船,再看看他手頭的兵力,巡視一下小小的陵磯城,立即便知道自己在城陵磯這個小城,是無法擋住刑天軍的。
於是他二話不說,便棄了陵磯城,僅留下了水軍令其在洞庭湖口部阻擋刑天軍的船隊,而他率領著近萬人馬,直奔嶽州而去。
而嶽州知州黃鳴選正怕的要死,聽聞孔希貴率部來嶽州守城,忙不迭的便將孔希貴給請入了城中,而嶽州乃是長江自古以來的重鎮,除了對下游的武昌起著門戶的作用之外,對於南部的長沙,同樣也是門戶,一旦嶽州被克,刑天軍順江而下可取武昌,南下洞庭湖則可入湘江直逼長沙,所以宋一鶴在刑天軍未打下荊州的時候,便令黃鳴選和孔希貴死守嶽州,一旦左良玉失荊州,則令其也退守嶽州,依靠水軍,在長江阻止刑天軍順江而下武昌府,同時防備刑天軍走洞庭湖入湘江進逼長沙。
可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兵力如此強大的左良玉,居然不但沒有守住荊州城,反倒連他自己都沒能逃出荊州,在荊州便兵敗身死了,所部也基本上被刑天軍全殲,只有不足一兩千人逃到了嶽州,這下可真把黃鳴選和孔希貴都嚇了個半死。
第一百二十章 不知死活
在這些人眼中看來,他們本以為左良玉即便是再不濟,也能守住荊州城的,哪怕是守不住荊州城,也能儲存相當實力退守嶽州,那樣的話,嶽州起碼還會安全一些,加上賊軍初步南下,沒有水軍支援,想取嶽州也難。
可是沒成想左良玉這廝這麼爛菜,不但沒有守住荊州,反倒在那裡兵敗身死,據說屍體被拋到了城外之後,老百姓聞訊蜂擁而至,像對待當初洛陽城的福王一樣,把他的肉割下來,生著就嚼吧嚼吧給吃掉了,可見這荊州一帶的老百姓把左良玉恨到了什麼地步了。
原來的計劃一下子便全盤打翻,僅憑著他們的兵力,根本無法擋住刑天軍的攻勢,更何況刑天軍控制住了左良玉麾下的大批戰船,即便是在江面上水軍的實力他們也不是刑天軍的對手,於是黃鳴選和孔希貴只能選擇將主要兵力避入到岳陽城之中死守嶽州城了。
眼看嶽州的兵力不足以對抗氣勢洶洶的刑天軍,孔希貴和黃鳴選又趕忙一邊向宋一鶴告急,一邊朝長沙派人求援。
坐鎮長沙的偏沅巡撫李乾德聞訊,趕緊召集了七千多長沙一帶的兵馬沿著湘江趕往了嶽州助戰,可是李乾德和監軍道許潰領兵趕到嶽州的時候,卻正好趕上了刑天軍已經攻下了陵磯城,在嶽州北部開始登岸,而且就連洞庭湖上的大批湖盜也聞風而動,投順了刑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