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滬上,除了每年的白玉蘭獎之外,剩下的一個可以當作話題的,大概就是開頭神仙打架,後來自娛自樂的金爵獎了。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的獲獎名單是一個乏善可陳的結果。想開口說點什麼時,卻發覺連想說的慾望都沒有。一方面電影節的競賽片不被關注,一般人看過的場次極其有限;再一方面,競賽片之間難以定下評比標準,給出的獲獎名單就成了典型的四不像。
評委會象徵性地表示“原創人生”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事實上這個幻想喜劇故事並沒有多少新奇之處,非要說電影有什麼地方是新的,倒不如說導演和演員參與該部電影時還是電影新手。
雖是北歐電影,“原創人生”卻學到了欲揚先抑的好萊塢手法,最後道出一個並不意外的結局;再有電影表現了人生的積極一面,在較受好評的競賽片中也是比較特殊的一部。
形式風格出眾的“殺手寫真”獲得了最佳導演,導演朱利斯·舍夫契克嘗試了諸多技巧結合殺手題材來表現一名年輕律師的成熟,使得這部電影跟傳統的捷克電影並不一樣。
義大利電影“是的,我們行!”獲得了最佳編劇,不枉導演朱利奧·曼弗瑞多尼亞耗費兩年時間,在精神病治療機構進行的素材蒐集工作,這部電影的劇情起伏嚴格遵照了商業電影定律,病人們迎來成功到出現意外,最後守得圓滿,令人悲喜交加。
獲得最佳攝影的“無福之地”採用索尼高畫質拍攝,機動性強,粗糙的紀實風格加強了電影的真實感,hd拍攝在2009年成為一股世界潮流,上海國際電影節也不願放過肯定機會,只是這部電影的口碑實在太差點,不過技術獎項這東西,外行人就看個熱鬧。
總而言之,就是相當奇葩。
表面上,金爵獎是國際電影節,但是實際上,這就是一個華語片大賣場。
幾乎沒有人關注金爵獎的主競賽單元,上述的那些獲獎影片完全不受媒體跟觀眾的待見。除了評審團看了幾天的電影之外,幾乎沒有人關注主競賽單元的內容,演員,乃至於影片。
即便是有影評,內容也大都是車軲轆話來回轉,沒啥意思。
與冷清的主競賽單元相反,華語片宣傳環節才是金爵獎最受人關注的板塊。
數十部國產電影在滬上電影節的現場舉辦了釋出會,浦西的酒店裡,各路劇組粉墨登場,無數記者放棄了那些看名字就晦澀無比的參賽影片,轉而在風聲、唐山大地震等大投資商業片的釋出會之間輾轉。
明星跟大導似乎對宣傳也不甚看重,在釋出會上拍個照之後,大家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完全不在意記者的提問。
記者們倒也看得開,拿不到新聞,拍幾張大合照回去也是極好的。
興許是被主競賽單元完全不受重視的情況給激怒了,在閉幕式前幾日的論壇上,王曉帥還發了一波神經,當場對魯川以及魏德勝等人發難,來了一波王曉帥怒斥眾導演。
你說藝術電影自由,高貴!
我說電影市場最大,觀眾愛看誰的電影是他們的自由。
論壇現場跟德雲社舞臺似的鬧了一大通之後,滬上院線大老闆直接笑呵呵的發話了:“咱們老百姓就愛看打打殺殺、嘰嘰喳喳、嘻嘻哈哈的電影。”
頗有周總理那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的遺風。
唉,我們東廠,呸,華語電影圈,就需要這樣的人才啊!
······
在香江拍戲的萬年錯過了電影節的熱點,卻沒成想被下一個熱點給撞了個滿懷。
蹭熱點這種事情,老百姓也好,大明星也罷,都喜歡。
毫無成本,說句話,發句詞就能蹭上大熱點的尾氣,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