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萬年上輩子還是聽說過的。只不過,聽說的並非是小說,而是電影。
上輩子在網上找電影的時候,萬年無意間看到過這部電影。當時看著海報,萬年只是以為這又是一部年代性質厚重的所謂懷舊文藝片,並沒什麼興趣去看。
小說就更不必說了,電影都沒看,難道萬年會去找小說?
當然,這並不是說這本小說不好,而是說,這本小說出的太早。
萬年的上一世是出生於1990年,能大量閱讀的時間大概是在千禧年之後,網路普及。因此,出版於1997年,講述的還是60年代故事的草房子並不是上一世萬年喜歡的那種書。
那麼,草房子是一部好的小說嗎?
毋庸置疑,是的。
草房子的故事是來源於作者曹文宣的真實經歷。在童年時期,曹文宣的父親就像是書中的校長,工作不斷調動。隨著父親工作的調動,曹文宣的家庭也像是遊牧民一般,不斷的遷徙。
這樣的生活,或許比遊牧民要更加悽慘一些。遊牧民也只是逐水草而居,而水草跟隨季節變化,一年到頭,牧民們總能有機會回到家鄉。而曹文宣的家庭卻沒這個福氣。
因小時候不斷的遷徙生活,也因不管到哪裡,都有的河流與水域,曹文宣將自己的經歷化作了文字,寫出了草房子這部小說。
草房子講述了油麻地小學裡,主角桑桑在六年的小學生活裡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在這六年之間,桑桑的成長。
故事裡的主要人物包括作者自己的化身,校長的兒子桑桑。天生禿頂,心裡有些自卑的禿鶴。家庭富裕,但卻遭受不幸的杜小康。不知父,母早亡的可憐女孩子紙月。被領養而來,因而被本地孩子排斥的細馬。
草房子所講述的正是發生在童年時期,少年少女之間朦朧但卻清純的故事。
尚且年幼之時,孩子們總是會用各種手段來吸引別人的注意,保證自己的自信。
我們有些人會像桑桑一樣,透過惡作劇來保證大人的注意力。
有些人則像是杜小康一樣,家境富裕,自然內心自信。
有些人,則像是禿鶴與細馬,他們身上有些不足,內心存在著自卑,因此,只能依賴暴力來保護自己。
紙月則是另外一個相對極端的人物,父親身份不明,母親早早亡故,因為這樣的家庭,紙月在原來的村莊被欺負,只能來到油麻地小學來上學。
直到看完這本書,萬年才理解,為什麼這本小說,會被別人稱作是真正的青春小說。
草房子所講述的並不是後世那種,發生在高中大學,關於男女感情挫折的所謂青春。它更多的聚焦在了童年,講述了一個孩子成長的群像劇。
桑桑成長為了好孩子,禿鶴擺脫了自卑,杜小康與細馬成為了不幸家庭的支柱,紙月雖未明說,但是作者藉助桑桑的眼睛,暗示了最終紙月跟隨父親而去。
小說裡的內容,大都是所有孩子在成長中共同的陣痛。
我們也許不像禿鶴那樣,有著殘缺所帶來的自卑。也不像杜小康那樣,經歷了家庭的鉅變。不像紙月,有著家庭的不幸。更不像細馬,經歷了家庭的重組以及人格的成長。
至少我們像是桑桑,是最為普通的那個孩子。我們期待別人的關注,期待與未來的邂逅。
在陣痛中成長與成熟,這便是最為普遍的童年,是最為普通的青春。
萬年順利的在書店裡找到了草房子這本小說,回家之後,不由自主的在一晚上之間把它看完了。
一早,萬年瞪著一雙紅彤彤的眼睛,跟一隻兔子似的去上學了,只留下了一本翻開的小說。
隨後的幾天裡,萬年都在想著草房子的內容,想著紙月那兩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