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因為你死了,所以他就復仇是吧?”
劉思思面色不變,心裡頭卻吐槽道,你丫才死了呢!
“劇情裡是這樣的,剩下的我就不能說了。”
問完劉思思,魯豫又轉向郭凡,“這部電影在拍攝中聽說使用了數字攝影機,為什麼要放棄膠片呢?”
“我的第一選擇永遠是膠片。這次選擇數字攝影的原因是,在外面已經幾乎沒有膠片了,也很難找到工作室去沖洗膠片。”
萬年也說,“對,現在純粹的膠片電影幾乎絕跡了。我們公司今年投資的電影《柳如是》是近年來少見的使用了全膠片拍攝的電影。除了成本之外,膠片電影的洗印成本和複製成本都太高,對於現代電影來說太麻煩。”
“數字電影是不是更適合拍攝科幻電影?”魯豫好奇道。
“有這方面原因,”郭凡道,“數字電影更適合後期製作,膠片的話,光是在後期去掉動作戲的威亞就很費時間,更別說要製作特效。”
“如今數字攝影機的拍攝質量不比膠片差,我們使用的是alexa,可以模擬電影膠片的效果進行拍攝。”
魯豫又問,“這是郭凡導演的第一部電影,在拍攝期間有什麼感覺?”
“最開始是懷疑,為什麼要找我一個新丁來導演?每天睡覺前,都在懷疑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之前剪輯時候還在懷疑,現在好一些了。”
郭凡笑道,“拍攝期間沒感覺,在劇組的感覺很好。但是一旦獨處,心裡頭的懷疑就會湧出來,演員的安慰和員工的激情都沒什麼作用。”
“是嗎?我看你在劇組的時候挺自信啊。”萬年裝作驚訝的樣子。
“沒,心裡頭一直特別慫,擔心搞砸電影。”
“電影在威尼斯展映的時候,觀眾的反響很好,這讓你們放心了嗎?”
萬年搖搖頭,“那畢竟國外的觀眾,我們的電影還是面向國內市場的,沒有上映,就沒有最終結果。”
“現在看到的反饋,大部分來自專業或者半專業的觀眾,他們知道這點電影的難點在哪兒,但普通觀眾可能直接對比好萊塢。萬一對比《阿凡達》,那我就傻眼了。觀眾不會拿雙重標準來對你,因為你是國產就寬容,不一定這樣。”
“你希望觀眾給你優待和寬容嗎?還是說希望他們能公正對比你的電影和好萊塢電影?”魯豫問。
“我太希望優待了!但咱們希望和人家實際做是兩碼事,而且你既然要幹這件事情,就要直面好萊塢的東西,這個沒辦法,躲不開,只能比,沒有別的辦法但我們確實有差距,人家幹了五十多年,我們這才是第一次。”
“都有什麼差距?”
“我打一比方,我們還在這吭哧吭哧修腳踏車,人家開著車,絕塵而去,把我們甩在後面。我們在工業化上缺的東西太多了。之前一提到工業化,就覺得是硬東西,是大機器,但想要用大機器批次化生產,你需要前提條件,得先理解工業化的底層邏輯是什麼,要標準化,要可量化,之後才能被分配,被分配才能分工,分了工才能夠提高效率,這是工業化的底層邏輯。”郭凡道。
此時,萬年也介面道,“我們追溯到原點,就是格式化。”
“對,格式化,標準化。”郭凡點點頭。
“之所以說《升級》是國產科幻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並不是說這部電影完美無缺。實際上,這部電影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它的優點主要是引入了現代化的管理和拍攝系統。”萬年接茬道。
“我們國內的很多劇組,即便有條件,在拍攝中仍舊使用傳統的拍攝模式,用紙筆來記錄拍攝內容,安排拍攝計劃。不能說這樣不對,只是說,這種模式不適合進行大片的拍攝。效率和質量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