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辦呢!”
“一個上午也沒辦成?”
“下午應該能行。”
高書記想,晚上新副縣長休息的時候,再去宿舍拜訪他,因此,下午把錢弄到手也不礙事。結果,永強在財政所鬧了一把,所長氣得甩袖而去,你有求於我笑臉沒有不說,還那麼兇?
知道實情,高書記先把張建中大罵了一頓。張建中才不在乎你高書記怎麼罵,反正你對我就沒什麼好印象,倒是張建中去見新副縣長時,交出了一份很“深刻”的檢查。
“年青人嘛!敢想敢幹的精神是很可貴的。但年青人也經驗不足,犯這樣那樣的錯也在所難免,關鍵是高書記,他應該把好關,但現實中,他卻甩手不管,又好搶功績!這就是整個事件癥結所在。”
新副縣長是這麼評價的。
239 你要臉不要臉
張建中的“深刻”檢查也送到了副書記手裡,那是在副書記的辦公室,張建中先是檢討自己,臨出門前,再把“書面檢查”呈上。副書記一摸信封就知道深刻的程度了,抬頭看著張建中離開的背影,想這年青人挺能來事的!現在,也有一些局長書記玩這一套,但大多數還不開竅,領導辛辛苦苦去視察,身水身汗,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比如,高書記與張建中比就差好大一截。
但又想,主要還是思想問題,人家沒把你當回事,怎麼會向你“檢討”呢?人家的檢討物件是分管邊陲鎮的副縣長、縣委書記。
因此,新副縣長下結論時,他便非常認同,而且,也帶人跑了邊陲鎮一趟。
他去的目的很明顯,是去看返鹹田。高書記像每次縣領導來邊陲鎮一樣,還是不通知張建中,副書記一到就問,小張呢?他忙什麼?我到邊陲鎮怎麼也不來見我?
高書記說:“他忙其他事去了。”
副書記一點面子也不給他,問:“什麼事比來見我還重要啊!通知他馬上來見我。”
張建中出現時,高書記還在做檢討,副書記卻不耐煩地說,過去的事就不要再說了,我們幾個領導對這事已經有了結論。我這次來,主要是聽小張的,看鹹圍搞得怎麼樣?聽了彙報,再去看了現場,副書記對張建中說:“有些事件可以大張旗鼓地幹,但有些事情,卻要悄悄幹,當然,悄悄幹並不是不講原則,應該上報的還是要上報,比如,佔用了農田,就要向農業部門打招呼,不想讓下面人知道,可以向農業局長打招呼,也可以直接跟我打招呼。”
他說,現在,我們所處的是一個變革時代。什麼叫變革啊?就是不按常規辦事。什麼叫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啊?就是發展就是硬道理。怎麼檢驗發展呢?用事實說話,只要對邊陲鎮有利,對老百姓有利,就是發展。年青人,大膽幹!海水養殖對邊陲鎮是有利的,對老百姓是有利的。
許多年後,思考這些話,似乎有點過,但如果再考慮到當時的環境,考慮到邊陲鎮經濟,甚至全紅旗縣,全中國的經濟處境,你又不得不說,這是正確的。
經濟到了瀕近崩潰的邊緣,你不發展經濟還發展什麼?你不考慮吃飯問題還考慮什麼?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式,你才有可能騰出時間來考慮其他方面的東西。現在,有些人思考社會出現的各種矛盾,往往忽視了當時的背景,總把矛盾的起因歸結到當時沒有防範於未然。
這些人,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痛。如果,某一現象沒有在社會造成一定影響,誰會化心思去管它呢?領導不會管,老百姓不會管。專家學者可能會嚷嚷,但他們又能嚷嚷出什麼結果?
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真理,社會要進步,不發展不行,但是,大家窮怕了,就使勁往經濟上發展,誰又去想文化也要發展?人的道德也要發展?
每個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對真理的理解也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