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初找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做丈夫,難免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生很多衝突,婚後的生活也未必就一定會幸福。”

看來,選擇戀人和婚姻,真如人們常描述的那樣,像自己腳上的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愛什麼樣的人,是沒有什麼特定條件的,並不是所有看上去優秀的人就一定值得去愛。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選擇。

。 想看書來

愛的渴望——戀愛的選擇規律(1)

按照自然出生性比率,新生兒性比例應該為106(男):100(女),由於男孩的死亡率略高於女孩,待到婚嫁年齡(~22歲),男女性比例大致為100:100,處於平衡狀態。從數字上看,似乎上帝已經安排好了,讓每一個青年男子都有一個與之相配的青年女子,都不需要發愁找不到自己的配偶。其實不然,在現實中總有很多的男女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半。為什麼呢?

二十多年前我們談起現實中男女婚戀觀時,第一次提出了用棗核模型來描述當時社會的婚戀觀。20多年過去了,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傳統的擇偶觀依舊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這一模型仍然成立。如果我們將人的綜合素質加以分析,並予以排列,結果會發現,特別優秀的人很少,特別差的人也不多,絕大多數的人都處於中等程度,他們的分佈構成了一個棗核形狀(圖3…11)。

圖2…12

受傳統觀念和性別特徵的影響,現實社會中男性往往顯得比較強勢,扮演著保護者的形象;而女性則顯得比較柔弱,扮演著被保護者的形象。因此,多數女子都希望找一個比自己年齡長、個頭大、身體強、學歷高、掙錢多,而且愛她的男子做丈夫,這樣可以有個依靠、得到保護。相反,男性則希望找一個比自己年紀輕、個子小、學歷淺、職務低、掙錢少,而且溫柔、秀美的女子做他的嬌妻。總之一句話,女子希望找一個各方面都強於自己的帥哥做丈夫,男子希望找一個各方面都弱於自己的靚妹為妻。

看上去男女雙方的擇偶標準相一致,但是,現實中能夠找到理想愛人的卻非常少。根本原因不是沒有適合自己的人,往往是追求自己的人,自己不愛;而自己鍾情的人,卻愛著別人。常常滋生“多情卻被無情惱”的煩情愁緒。最終,總有一部分人長期遊離在婚姻之外。

誰剩下了呢?

處在中等程度的人群比較容易找到伴侶,因為男子向下選擇的空間很大,機會也就很多,總會有一個女子屬於自己;同樣,處於中等程度的女子也不怕,她們向上選擇的空間也很大,可供選擇的男子也不少,總有一位屬於自己。

麻煩的是最優秀的女子和最下層的男子。

最優秀的女子處在高處不勝寒的狀態,因為沒有比她們更強的男子可供選擇,與她們同等程度的男子又向下選擇,不去選擇她們。儘管她們自身很出色,也很渴盼能和所有女性一樣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情感和愛戀,但卻很難被丘位元的箭射中,往往被冠以“女強人”的稱號,只能用堅強的外表去掩飾柔弱的心,不得不以“事業為重”作藉口,來沖淡她們那份同樣期盼愛情的渴望。處在最下層的男子同樣也很不幸,與其條件相近的女子要向上尋找物件,而他自己向下已經沒有可選擇的人了。

剩下的這部分男女狀態實在相差太遠。如果最優秀的女子一定要嫁,她還可以選擇最差的男子,閉著眼睛把自己嫁了,最差的男子心裡則樂開了花。但是,這樣一個嚴重傾斜的家庭還能夠幸福和持久嗎?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優秀的女性寧可堅守獨身,做一名快樂自由的“單身貴族”,也不肯委屈了自己的感情,絕不肯做“將就婚姻”的犧牲品。

曾經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英國女子,她一直在尋找一位能夠與她相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