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到地上,工作沒做好,這事沒什麼好狡辯的。
李奇懋知道魏忠賢從沒給他下過絆子,因為九千歲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誰,真要是魏忠賢下絆子,那他的歲數就不對。
萬曆四十五年他是二十七歲,到天啟六年應該是四歲。
因為天啟二年就投胎去了。
君子報仇不光十年不晚,九世之仇猶可報;但宦官不是君子,沒有後人給報仇的,死了就真死了,所以宦官報仇不會拖太久。
單憑李奇懋還活著,他跟魏忠賢就沒有仇恨,只是因為別人記性太好,讓他蒙受無妄之災。
直到崇禎登基,曹化淳從南京回來,李奇懋才終於結束了來回兜轉的日子,如願以償地進了御馬監……其實進哪個衙門不重要,重要的是隨著魏忠賢倒臺,他升官了!
他不光不恨魏忠賢,甚至每逢清明、中元,還在腦子裡九千歲燒點紙。
李奇懋過去兢兢業業,做了二十年不入流的雜役,更因‘被魏忠賢討厭’不被提拔;卻在崇禎年間只花了兩年時間,同樣因‘被魏忠賢討厭’連升十級,一路幹到御馬監正五品的監官。
明代宦官品級最高只到正四品,是隻有十二監總領與各監掌印、提督才有的級別,而內廷的四司八局架子比十二監稍小,掌印提督也只有正五品。
也就是說,李奇懋僅僅用了兩年,就從不入流的小雜役,成了讓人冠以太監稱號的大宦官。
太監跟宦官不一樣,太監是官職,而是是很大的官職名稱,只有掌印、提督這些官銜後面才會有太監的名號。
畢竟太嘛,太學、太上皇、太監都是這個意思:比大還多一點。
崇禎四年,李奇懋經過御馬監掌管騰驤四衛營馬匹與象房的歷練,終於補上了職業生涯最重要的一環,進了司禮監。
這本該是他二十年前就有的經歷,但當時沒有,現在也不會有了,轉任司禮監監管不過半年,作為崇禎皇帝眼中非常可靠的內廷人材,李奇懋撞了大運,被皇上派了陝西鎮守監察茶馬的差遣。
毫無疑問,這對宦官來說是最大的殊榮。
內廷雖有四司、八局、十二監合稱二十四衙門,每個衙門掌印、提督這些太監自然是內廷最具權力的官職,不過要說裡面哪個權力最大,那還得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和秉筆太監。
就算是分庭抗禮的御馬監掌印,也比不了。
因為司禮監是內廷二十四衙門唯一一個能跟外廷溝通的衙門,提督有機會權傾朝野,靠的就是秉筆有替皇帝批寫奏章的權力、掌印則有讓這份奏章變成廢紙或成為聖旨的能力。
但這並不是說每個時期、每個司禮監提督都能權傾朝野,恰好相反,絕大多數時候司禮監的掌印秉筆,只是給皇上端印璽、遞御筆的。
他們想掌權有個前提:皇上懶得幹這事兒。
只有皇帝不管這攤事,才會有掌印秉筆權傾朝野的機會。
崇禎皇帝身上有很多缺點,但懶惰絕非其一,同時下手狠辣,在朝廷有極強的震懾力,所以崇禎朝的內廷大太監,權勢……非常有限。
如此一來,此消彼長之下,外放的鎮守太監就成了比司禮監提督更讓人舒服的職位,地位是水漲船高。
人的際遇就是這麼奇怪,李奇懋在最該升官的時候,因魏忠賢而蹉跎歲月,那些討好魏忠賢的卻因此加官進爵;而當他平靜接受自己可能一輩子都要做個雜役的時候,又隨魏忠賢的倒臺鹹魚翻身。
李奇懋蒙受皇恩離開紫禁城那天,可謂躊躇滿志,想著要為皇上幹出一番大事。
回憶起當時,記憶還是那麼清晰,從北京到固原三千里路難行,北直隸官吏沿途護送奉上的特產美食,當然也有進入山西之後地方遭災的殘酷景象,不過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