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審美標準與我們嚴重不同的結果。正是由於一些觀念和此種審美標準的不同才造成了中國電影中女性與國外電影中的女性的不同境遇。所以,鞏俐在《邁阿密風雲》中作為欲體出現與中國青春片中二十歲左右的小女生出現是一個道理的。正是由於這個因素,所以鞏俐在此片中的發揮肯定不會太大的,觀者也不必抱有什麼期望。
但有一點,在美國影片中雖然三十到五十歲的女性大多以性感出場,但她們的戲份卻絕不少的,尤其是個體魅力,不僅僅是性感,還有自覺性。自覺性表現在女性的社會地位,主動,有意志,象個男人一樣也是故事中的一員,而不僅僅是花瓶,這一點是中國女性或說中國劇作中最缺乏的。能夠演好這樣的花瓶,在國外必須是真實的年歲,其閱歷,其表演水平都可以與劇中角色貼合。
但十分不幸的是,鞏俐在此片中幾乎沒有個性可言,完完全全地只是一個花瓶。在影片中,這個女性的自覺性只有兩點,第一點與法瑞爾的愛情,第二點則是在老大面前說句話暫時救了法瑞爾一下。
女性角色出場,尤其是這種商業片中沒有愛情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第一條即便是個花瓶也無所謂的,但鞏俐的表演還是稍顯木訥,尤其開始之時,臉部幾乎僵硬,沒有表現出那種很吸引人的地方,與法瑞爾的接觸也好象沒有全心的投入進去,所有一切都表明這兩個人不來電,所以,即便這個俗套的愛情花瓶鞏俐也沒有完全演好,倒是影片結尾處,那句“who are you?”才將鞏俐內在的那種野性發揮了出來,看來她的確是一個爆發型的角色,可以看當時的人物心理,法瑞爾欺騙了她,黑幫也將她棄之如履,這種爆發才形成了。鞏俐在詮釋人物內心變化的時候的確很有一手的,但可惜的是這是一部商業片,還是美式的商業片,她的性感,她的主動性都沒有得以體顯。
第二點其實不是鞏俐的錯,因為導演在這個情節上幾乎沒有特意讓鞏俐發揮,僅僅是坐在床上的一段戲就過去了,她的表演尚可。
總體來說,鞏俐這次好萊塢商業片的實驗還是失敗的,但這其實是代表了中國絕大多數女影星的失敗,我很難想象哪一位適合於這種商業片的演出。但畢竟邁出這一步了,也許會給中國許多電影故事一個啟迪,讓這個年齡段的女演員們不再那麼尷尬。
韓兮
2006…12…22於通州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竊聽風暴》:偷窺與拯救
把“竊聽”改成“偷窺”便少了許多政治上的意味,但不可否認,這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其中的政治意味是如此的濃重,它所揭示的許多問題地冷戰時期,在那種白色的恐怖之下都是令人不寒而慄的,也許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影片中沒有過份的驚險鏡頭,人物肢體極度木訥之下,此片還是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於是,此片的娛樂本質顯然是欠缺了許多,更多的是一種回憶與正視。回憶那段可怕的歲月,正視曾經缺失了人性的社會制度。
對於一個敢於正視歷史的民族,投以多少的讚許都是不為過的,但讚許之後,我們發現的卻是政治以外的東西,於是,拋開政治不說,我們知道了人性的閃亮在永生不滅的,便有了《辛德勒名單》那樣的影片,也有了這個《竊聽風暴》。
英文直譯本片是《他人的生活》,這樣看來便是一種偷窺的心理,諸如此類的影片大多有一定的模式,
首先,偷窺者具有一定的人格問題,於是,本片中的維斯勒便隆重登場了。這個東德史塔西軍官沒有任何私生活,有的只是一雙深邃無情的眼睛,嚴峻的表情中顯現出一個所謂特務所獨有狠毒與信仰。維斯勒以折磨那些所謂的右傾主義分子為榮,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