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裝備最差的西北軍和裝備最好的東北軍裡挑一個對手作戰,他一定挑東北軍,他自信可以輕易地戰勝他們。東北軍和西北軍在武器裝備和戰鬥力上可以說就是兩個典型的極端。東北軍雖然武器裝備一流,可它的戰鬥力應該介於桂系和晉綏軍之間。東北軍和晉綏軍很相似,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是很好,可是戰鬥力都很一般。
之所以會如此,何應欽認為就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安穩、富庶的後方,在形勢有利時,就衝出來搶奪利益;形勢不利時,立刻就縮回老巢自保。這就好像一個人,如果他有可kao的退路,做起事來就會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缺乏一往無前的決絕精神。一支有可kao地退路的軍隊也同樣會如此。
蔣介石kao在椅背上微閉著雙眼,即好像在思索著什麼。又好似在觀察著屋中眾人對“中東路事件”的反應。
何應欽跟隨蔣介石多年,知道這是蔣介石的習慣,多數情況下,儘管他心裡已經有了決斷,可他還是願意聽聽他的心腹幕僚們的意見,再把他們的看法同他自己的決定相印證,有時還會根據幕僚們的意見,對他自己的決定做些適當的修改。不過,要想最終讓蔣介石改變他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何應欽並不介意這些,他這個貴州人雖然走出大山多年。也是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人,可是他骨子裡的貴州山民倔強耿直的性格一直揮之不去,他做事只講事情本身的正確與否,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這一點他可開罪了不少人。這也是何應欽雖身為黃埔二號人物,可和他親近的黃埔學生只有關征麟、杜聿明等寥寥數人,而陳誠這個黃埔教官,卻後來居上,在軍內拉起了“土木系”這個最大的派系的緣故。
何應欽不屑地說:“這件事張學良做得莽撞,他自認為有東北的雄厚財力支援,又有裝備良好的四十萬大軍做後盾,腦子一熱,就以為可以和蘇聯人來硬的,他這是打錯了算盤。蘇聯人雖然現在忙於應付西方列強的威脅,無法把更多的軍隊部署在遠東,可是蘇聯人為了防備日本人,在遠東駐有三十來萬軍隊,那也不是他張學良能對付得了的。就是現在部署到邊境的六萬多人,就把他嚇得不輕。不過好在他現在明白過來了,他那四十多萬的東北軍,嚇唬閻錫山還行,如果和蘇軍作戰,東北軍可差得遠呢。”
見眾人都沒出聲,何應欽嘆了口氣又說:“張學良不僅有裝備精良的四十萬大軍,他還有三百多架飛機和幾十輛坦克,飛機和坦克比我們中央軍還多。”
“張學良最近又從法國買回來24輛FT…17新式坦克。”何成浚cha話說。
何應欽接著說:“他有這麼好的裝備,而蘇軍僅僅在邊境集結了六萬人,還分在東西兩面,這仗還沒有大打,他就嚷著要談判,真不知他那些軍隊都是幹什麼的!那些裝備就是交給雪竹北平行營的那些剛收編的部隊都不會差。”
何應欽撇撇嘴說:“他的那些武器要是給我們中央軍,由我們中央軍和蘇軍去打還行,給那些不成器的東北軍也就是擺擺樣子,壯壯門面罷了。現在想要談判!當初做什麼了?現在他張學良成了大英雄,出盡了風頭,卻要中央政府給他收拾爛攤子
第二百零三章 大戰序曲 戰和兩難(二)
何成浚偷眼看看面無表情的蔣介石,沒敢接何應欽的話。()雖然他不敢確定張學良發動“中東路事件”是經蔣介石同意的,可是他從張學良在他的北平行營和蔣介石見過面後,就回到瀋陽發動“中東路事件”這件事來看,他的直覺告訴他,蔣介石很有可能是同意的,至少也是默許的。何應欽這個黃埔二號人物可以毫無顧忌的直言說話,他何成浚可沒有這個資本。
宋子文說:“我同意何總長的意見,依我看,中東路就應該是談判解決,。就是由東北出面贖回中東鐵路也是值得的,那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