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一聽大喜道:“我也覺得這東西太笨重,總不能每次放炮還得人來砸,本想找幾個泰西人來問問機械方面的事但又怕洩密,孫大人和茅大人能幫忙那就太好了,下官先謝謝了!”
孫元化和茅元儀也一起說道:“為了大明這些都是份內之事,倪大人不必客氣!”
幾天後倪元璐和孫元化他們把子母炮的試驗結果詳細寫下來,接著又寫了給火槍配子母彈的構想,然後一起回城給天啟看。來到軍務院中也是天啟和孫承宗一起接待他們,只不過兩人的神情都有些怪異,好像有什麼事情不好辦又不得不辦的樣子,看得倪、孫兩人暗暗納悶。
倪元璐也沒有管那麼多,先把子母炮的事簡單介紹了以下,然後拿出他跟孫元化一起寫的報告,其中詳細說明了構想是從吳三桂那裡得到的啟發,擊發機構是孫元化和茅元儀兩位幫忙的結果,茅元儀現在還在上林苑想辦法改進,說要達到輕鬆放炮讓炮手安全不會被震傷的目的。孫承宗接過兩人的報告細細地看,天啟詢問了幾個細節還有牽涉到的人員後沒有作聲。
倪元璐想這提議人的功勞不能埋沒,於是對天啟說:“皇上,這吳三桂年紀雖然小卻是個人才,腦袋靈活想法多不說打仗應該也不錯,說起殺敵人就像宰雞那麼隨便臣也自愧不如,可見也是個狠角色。如果這次有獎勵臣認為他還是應該有份,不過臣還是覺得應該把他留在博學院,小娃娃多培養說不準更有前途。”
天啟說:“他如果願意留下朕自當好好栽培他,不過他自己不願意朕也不好強留,說起來他不願意留下要上前線打仗也是好事。年初天下舉子來京大比,聖學院的劉宗周劉大人和博學院的徐光啟徐大人都有過建議,就是從現在起選拔進士要多考幾樣,說除了考聖人古訓外還應該同時考數學、機械、農政等新知識,朕想了一下沒有同意。不過既然他們有這個建議說明有一定道理,所以朕在選拔完進士後又另開一科讓沒考中的人靠新知識,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倪元璐見天啟剛說到吳三桂馬上又說起大考之事,一時想不出這二者有什麼聯絡,於是仔細想了想說:“古人‘治國以不擾民為上’,皇上這麼做是不想步子邁得太快讓人無所適從,是老成持重之舉,不知臣說得對不對?”
天啟搖頭說:“不擾亂老規矩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主要還是考慮一個忠誠的問題。以徐光啟徐大人為例,徐大人都是三十多歲才跟泰西傳教士接觸,學習泰西的新知識也是一學就通,可見那些所謂的新知識並不是那麼神秘。這萬事萬物都一樣只要你肯學並不一定非要從小學起,你倪元璐不也是半路出家也能搞出新東西嗎?但是忠誠度的培養必須要從小學起,聖人之言學通了再學其他就是全才,不學聖人之言的人只能算半才,吳三桂也最多算半才。”
聽了天啟的話倪元璐才明白原來皇帝也不喜歡吳三桂這樣的武人,在皇帝眼裡武將再厲害也只能算半才,同樣的道理研究泰西新知識的人再厲害也只能算是半才,皇帝喜歡的是既忠誠又好用的全才。
這時候孫承宗也看完了倪元璐和孫元化寫的報告,他見倪元璐沒有說話知道倪元璐有些不認同天啟的話,於是說道:“從小熟讀聖人之書是培養一個人忠誠的最佳時間,聽那些泰西人說他們那裡到處都是國家可以說是四分五裂,這就是沒有接受到聖人教誨的緣故,蠻夷之地受此懲罰也算是可悲可嘆。元璐你看看這滿朝文武,政務院中之人自不必說,軍務院中軍機大臣有幾個是非進士出身的?天下又有不從小聆聽聖人之言的教誨而中進士的嗎?”
倪元璐仔細一想也確實是那麼回事,軍務院中除了英國公張維迎以外都是進士出身,英國公進軍務院也是因為其忠誠,皇帝在清除魏忠賢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起英國公,而大家談論的不正是忠誠嗎?對一個皇帝而言當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