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派人來了,反倒是明朝中央一直不受待見,萬磊不但沒有恢復與明朝的邦交關係,還拒絕明朝使者北上,這擺明了就是在扶植地方勢力,讓明朝陷入割據分裂的狀態之中,甚至於讓這些割據勢力主動脫離明朝,加入到大華民國中。
而浙江等省的來人都是乘坐北平軍的軍艦前來的,並在大沽軍港上的岸,坐火車到北平。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些人親眼看到北平軍海軍的強大,又親身體驗到北平行省的富強,有這麼粗的大腿不抱,那才是傻子。
所以,這些來使一見到萬磊,均表示願意與大華民國合作,甚至有些機靈的,還表示願意回去說服本省軍民,好舉省併入大華民國,共享太平之福。
不過這也難怪,這些來使都知道大華民國是搞共和制的,只要是有特殊貢獻的人都能選為大總統,就算是當不上大總統,也有機會當議員,照樣可以分享權力,輔理國政,士大夫正該如此啊。
所以,就算是“投降”了大華民國,他們的權勢也只會增加而不會減少,何樂而不為?只有少數幻想著劃地為王的妄想家會拒絕投降,不過在北平軍強大的軍力下,這種妄想家也會很快就清醒的,就算執迷不悟,也是勢單力孤成不了氣候。
華園中廳中,萬磊會見過了各省的來使之後,就走到那些被派遣北來的留學生面前,只見這四十多人中,有的是青年才俊,身長面朗,更多的是十歲左右的小童,不過個個知書識禮,看起來很聰明的樣子。
“各位不遠萬里北來求學,行為可嘉,不過我在此要問各位一句:讀書,所為何事?”
“回大總統陛下,宋之大儒張橫渠有言,讀書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眾學員幾乎同聲道,他們自小就讀四書五經,而用演習的都是理學,聖人云之類的話自然是信口道來。
不過萬磊聽了很不滿意,正色道:“我沒問你們大儒之言,要聽的是你們的心裡話。”
“大儒之言,就是我輩寶訓。”一名十**歲模樣的書生道。
“宋真宗《勸學詩》雲:‘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各位怎麼看?”萬磊似笑非笑地看著這些人。
“《勸學詩》詣在勸人讀書,用詞淺顯易懂,話粗理精。”一名書生道。
“好話粗理精。”萬磊卻哈哈一笑,道:“這首詩只有四句有些道理,其他的都是虛妄之言。”
“這,這。。。”眾學子面面相覷,一名**歲模樣的小童低聲道:“不知大總統陛下何出此言,還請指教。”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有很多好處,比如說獲取知識增長見聞,比如說陶冶情操提高修養,書中或許能找到種千鍾粟和造黃金屋的辦法,但是肯定沒有顏如玉和烏紗帽,如果你們想借來北平城讀書來作為當官加爵的階梯,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萬磊掃了這些學子一圈,又道:“我們北平城內的大中小學校,教的是經世濟用的實學,不教四書五經,各位不要以為會背書寫詩就能取得好成績,我們這裡不要書呆子,每一個學生都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所以你們最好馬上把以前舊的讀書習慣和觀念都扔掉,不然你們肯定跟不上我們學校的教學進度。”
萬磊見下面這幫學子都有點茫然無措,又道:“如果誰怕了,或者是有誰吃不了苦,那現在可以退出來,因為我們這裡不要懶蟲。”
眾學子面面相覷,最後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因為他們都是各省選派的精英,他們代表的不是自己,還揹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