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將小弟任用為一個幕僚。只是小弟……”
“那為何……”荀衍不明白地看向自己的弟弟荀諶說道。雖然兄弟幾個當中,四弟的才華最為橫溢,也是幾個兄弟當中最好的。可是自己的小弟荀諶的才華也覺不是普通的謀士、才子可以比擬的。
荀諶苦笑地搖了搖頭說道:“在林若身邊的人才太多了,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的才華都在小弟之上。大哥你可還記得沮授,沮公與?可還記得審配審正南?可還記得田疇?還有張繡身邊的有毒士之稱的賈詡賈文和?這些人的才華都在小弟之上,可是他們都甘心在林若帳下為官!你可知道這是為何?”
荀衍搖了搖頭,不明白地看向荀諶說道:“這是為何?”
“這是因為林若知人善用,信任手下的每一個人,放權給他帳下的每一個人。這些人在林若的帳下,都各展所長,絲毫沒有被壓抑著。”荀諶微笑地說道,“小弟,正是看到這些人和林若相處得很好,才決定留在林若的帳下為幕僚的。”
“既然如此,為何你……”荀衍更不明白了,他看向荀諶說道,“難道林若帳下的眾人的才華真的高你很多嗎?”
“倒也不是高得很多。可能是也有專攻,術有所長罷了。而且小弟到林若帳下聽用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只是半年的時間。根本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三兄,你該明白,小弟並不精於內政治理,小弟的學識只是擅於出謀劃策,可是小弟在林若的帳下,林若的謀略每每高於小弟一籌,你該明白其中的……”說到這了,荀諶很是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嘆了一口氣說道:“林若說過,如今天下將平,陛下所需要的不再是征伐天下的大將和謀士,而是需要治理天下的能臣賢士,四哥就是陛下所需要的人。”
荀諶的話引得荀衍贊同,他不由地點了點頭,然後說道:“確實,治理天下並非是謀士的專長。不過,林若在揚州,在幽州所發揮出來的才能也是難得的治國之才。”
“三兄,你不明白,林若這個人根本就不貪戀權勢。其實他和小弟多次談話,還有和帳下許多人談話,都曾說過,待天下大定之後,他就會攜妻兒歸隱田園。兄長可還記得他當年的《桃花源記》,哦,我這裡還有他最近寫的幾首詩,其中有一組就是《歸園田居》當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聽到這樣的詩句,荀衍當下忍不住讚道:“好詩,好詩,這林若不愧是天下第一人,無論是智謀,還是治國之才,或者是詩文都堪稱天下第一。最為難得的是,他的詩文總是透著一股子田園的氣息,質樸而自然。”
若是林若聽到荀衍對他的誇獎,他肯定老臉紅得像猴屁股一樣尷尬的,要知道這可是他的抄襲之作。反正陶淵明沒有出生,否則非告他盜版不可。
“三兄,透過這半年來的觀察,我非常清楚林若這個人,天下大定之後,他一定會歸隱的。”荀諶說道。
“就算他想要歸隱,那也要天子同意才可以的。”這個時候荀衍忍不住說道。
“當年張良想要歸隱,高祖皇帝為了留住他,將他的封號賜為‘留侯’,可留得住他了?他後來不是隨仙而去?”荀諶當下說道。
“三兄,林若離開劉備,劉備身邊必然會缺一個治理天下的良才,我想只要四哥能夠歸降劉備,以林若的心胸,在離去之前,他必然會向劉備推薦四哥的。”荀諶又說道,“三兄,你難道現在還看不清天下大勢嗎?”
荀衍沉默了,他很心動,他真的很心動,因為他知道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