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是結語,肯定的說,只有道才能消除對立,達到長久(的自然)。

這是一篇精彩的論文。

“建言”。歷來,一派解家將道德經當做深奧的聖言哲理,對於建言這一部分,就從實際的生活中尋找事例,加以驗證。又一派解家將建言當作辯證法推崇備至。在書中,像這一章這樣,有幾處寫到了對立和變化。將世界寫成變化的狀態,這就給人以誤解,認為是辯證法。其實,建言與辯證法不相同。

先來說辯證法,然後再討論建言。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這句話是黑格爾說的。對這句話,在列寧的哲學筆記中大加讚賞,認為表達了辯證法的核心。存在=合理,對嗎?希特勒是存在,希特勒合理嗎?南京大屠殺是存在,南京大屠殺合理嗎?怎麼回事?毛病出在“合理”兩個字上。這兩個字從德語翻譯過來,如果翻譯“合規律”就好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規律的。希特勒自有它的規律,這規律在於我們去認識。南京大屠殺自有它的規律,這規律也在於我們去認識。

認識“存在”的規律,列寧認為就是辯證法的核心(性質,本質,基礎,等等。)

世界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任何的事物都不能脫離這個關係。這個關係叫做辯證關係。

對立統一的關係表達了運動狀態。辯證法就是認識運動狀態的方法。存在,就是事物的運動狀態,找到了存在的規律(合理),也就完成了對存在的認識。

建言感覺到了對立,也感覺到了變化,這當然是很了不起的認識,只是對對立和變化處在感覺的階段。道書認為,道的本質是自然,道的周行能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就是說建言是為了消除對立,在道看來,對立是道的反面,叫做不道。它不能準確地認識存在,不能給我們以辯證法的指導。

辯證法來源於現代科學關於物質的認識。建言不是這樣,它來源於對“名”的認識。

春秋時,對語言的使用達到了極熟練的程度,發育了中華史上足以引為驕傲的春秋文化。春秋人不但熟練的使用文字,而且對文字本身加以研究。研究文字的一派叫做名家。名家是百家之一。經過名家的研究,發現概念存在相反(對立)關係: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有大就有小,有善就有惡。這個發現,引起了對名的“學術熱”。於是,名家就研究怎樣才能消除這相反的關係。比方說,怎樣才能讓白不白,讓大不大,讓硬不硬等等。名家做了怎樣艱苦的研究今天無法知道,但是,名家的學術論文有幾篇保留了下來。有一篇叫做堅石不堅,石頭是堅硬的,經過了論證,堅石可以不堅。還有一篇論文叫做白馬非馬。白馬就是白顏色的馬,經過了一番論證,馬沒了,只剩下來白,叫做白馬非馬。

名家的研究還只是在理論上,沒有進入實踐。如果進入了實踐,今天的世界將不再有馬,石頭也將不再堅硬。象名家這樣的研究方法,在今天叫做詭辯。可是請讀者不要嘲笑他們,他們是在極低的生存條件下,在極低的生產能力和認識能力下,從事改造客觀世界的偉大探索。人類的前進在無數的失敗和曲折中實現。

辯證法表達運動關係,名家將對立,變化當做不道消除,用弱和反消除。道思想站到了靜止世界觀方面去,道的周行不殆不過是“數量的增減,是重複”。道的聖人用一成不變的無為,不爭,守中,處下去對抗社會的變化,這些都與辯證法背道而馳。

42 深沉的淵

原文

四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註釋):衝:不可見。 不盈:不滿,不溢。比喻子宮。 宗:起始,開頭。 挫,解,和,同:對“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