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站在外圍,邊看邊議論,他們怎麼也弄不清楚,為何加上幾組相連的鐵輪子之後,苦力們能節省那麼多力氣?
魏國公和麾下七八名心腹將領聚集在碼頭北角,遙望前方新建的軍用碼頭和炮臺,低聲議論。
他們清楚地記得,半個月前,沿江約為180米長、縱深約為350米的新建碼頭才開始填充泥石。層層夯實,沒想到半個月過去,竟然全部鋪設了平坦堅固的三合土地面。
北面那座突出江面十餘米的碩大山崗更令人驚訝,原本外表嶙峋的山崗已經現出炮臺的雛形,數百工匠正在一層層堆砌條石護牆,兩側隱蔽臺階都修好了。
朱道臨向熟悉的參將程繼祖點了點頭,站在徐弘基身邊低聲笑問:“國公爺對著這水師專用碼頭還滿意吧?”
徐弘基聽到朱道臨的聲音連忙回頭:“何止滿意?我都想把水師大本營搬過來了!”
眾將哈哈大笑,紛紛說這地方好。道臨老弟乾脆讓出來算了。
朱道臨哪裡肯答應,嘿嘿一笑反問道:“龍江口的水師大寨比我這兒寬闊十倍。聽說那的五里長碼頭還是本朝太祖修建的呢,為何扔在那長年累月沒人維護?我看到不少上游來的商船停靠在那裡,不知道是不是已賣給私人了?”
這下眾將校不說話了。
徐弘基拍拍朱道臨的肩膀,耐心解釋道:“那地方仍舊是我水師地盤,自從三寶太監最後一次下西洋回來,朝廷再無一文錢下撥。還將駐紮在那裡的水師兩個衛,以及下游的江陰衛、鎮海衛、狼山衛等衛所盡數撤銷。”
“水師官兵大半調往運河兩岸和天津港做苦力,小半遷往福建,修建新的鎮海衛,致使擁兵12萬的長江水師。實際上只剩下九江、龍江兩衛和六個千戶所,軍冊上的人數仍然是12萬人,實際上只剩下十分之三,其中兩成還是老弱病殘!”
“從那個時候起,江南水師已名存實亡,龍江口大本營也因此荒廢百年,泥沙逐年淤積,碼頭不斷垮塌,如今超過兩千石的大船都無法輕鬆停靠,水師戰艦也從最初擁有650艘八百石至四千石大戰船,減少到如今的4艘兩千石舊戰船、8艘五百石至兩千石沙船和70多艘破舊小船。”
“這樣的規模,連成祖時期的一個衛所都比不上,我等同樣心裡不是個滋味兒!”
朱道臨看了看周圍滿臉黯然的將校,略微猶豫,試探性地問道:“如果憑藉自己的力量,重新恢復龍江水師大本營,朝廷和南京兵部會不會干涉?”
眾將校眼前一亮,全都來了精神。
程繼祖搶先回答朱道臨的問題:“朝廷和兵部恐怕不會同意,修復碼頭、清除淤沙和重建營房都沒問題,重建原本撤銷的水師南京衛也就是俗稱的龍江衛更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整個水師大營以及所有兵丁,都還在都督府的軍冊上,從來沒取消過。”
“可是,製造戰船、招募兵丁、日常訓練、軍餉給養等等,將是一筆長年開銷的鉅款,朝廷和兩京兵部就算願意,也沒這麼多銀子下撥,除非富甲天下的道臨老弟來出這筆錢,否則誰也負擔不起。”
朱道臨心裡對魏國公和一群將校鄙視不已,心想你們這群混蛋這些年來沒少喝兵血,魏國公幾代人積攢下來的銀子除去房產田莊,能夠拿出來的沒有800萬兩也有500萬兩,只需拿出一半,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可都他孃的只出不進,竟然還有臉皮把注意打到老子頭上?
眾人看到朱道臨沒有接過話頭,不由得暗暗失望。
徐弘基見狀哈哈一笑,吩咐手下將校隨便看看,然後把朱道臨拉到身邊,一同走進剛剛夯實三合土正在淋水保養的水師專用碼頭,把長江口外發現大批海匪、大糧商嚴氏家族密報的緊急情況逐一告訴朱道臨。
朱道臨氣得眉毛都快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