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相貌憨厚,雖然走路的時候,腿腳有些不靈便,但卻不影響他追隨先前那人的步伐。
這兩人正是到綏芬河已經有段日子的錢長友和馮達發了。
吳雲飛結婚不久後,錢長友便向學校請了幾天假,帶著三名親信,乘火車,經由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和牡丹江,來到了這個蘊藏無數商機的邊貿小城。
綏芬河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山城,坐落於長白山北端。
不親身體驗,旁人很難想象,這裡的冬天,會比三源市地區冷多大的程度。
錢長友出來的時間,已經有半個多月了,早超過為了做藉口而向學校請假的那個期限了。可錢長友本人,依然沒有動身返回的意思。
這裡面當然有原因,那就是。錢長友好久沒有賺錢賺得這麼爽了。這那裡是在掙錢?簡直就是他媽地彎腰從地上撿錢啊!他自然是要抓住這個機會,不能放了。
錢長友讓鄒永泰幫著採購的,第一批兩萬塊錢地貨。一到對面的俄羅斯,便脫手賺了一倍。
錢掙得爽快,但其中的辛苦也是可以想象地。
寒冷的氣候,在這裡明擺著呢。四個人成天地在戶外忙乎,十分遭罪,吳雲飛和馮達發的手腳,都得了凍瘡。
其實,像錢長友他們這麼辛苦的人,不在少數,因而也結識了不少朋友。對當地情況的瞭解,也變得具體和深入起來。
像錢長友這些商人目前倒買倒賣的行為,本地稱之為“倒包”。
綏芬河的“倒包”很有歷史淵源,早在本世紀二十年代,當地就有“跑崴子”一說。那時候。人們把國內的食品、服裝倒出去,又把外面的海參等特產倒進來,也因此有了“海參崴”的由來。
現在大家販賣地貨物。主要還是服裝這類的輕工產品。只要能夠裝上火車,運出二十一公里,到達對面俄羅斯的格羅捷闊沃小站,都不用出站臺,貨物就會被立即買走,當天還可以返回綏芬河,常常是一兩萬塊錢便“輕易”地掙到了手裡。
當地人有這樣一種說法,“撿錢還得哈哈腰呢,倒包掙錢比撿錢還容易!”
這些天,錢長友看到又有很多人陸續加入到“倒包”大軍中來。可見這個傳說,是多麼的誘人。
當然,這種商業行為也繁榮了地方經濟。“倒包”創收很可能已經成了綏芬河地方的“財政支柱”,這從錢長友他們辦理各種手續時。沒有遇到想象中地那麼多困難,就可以看出來,地方政府是扶持這種貿易模式的。
由此可見,錢長友還不是第一批“倒包”的,他們來得有些“晚”了。
不過,相對於那些僅僅依靠提著幾個大包小包,乘火車過境倒賣地人來講,錢長友一開始的著眼點就不是小打小鬧。
基於前世的認知,這時候的市場需求幾乎就是一個無底洞,而且親身實地考察後,也印證了這個事實。
有了莫大的信心,錢長友的膽子,自然也十分的大。
第一批貨出手以後,他就按照自己判斷的,以及打聽到的俄羅斯那邊的需求,開始從哈爾濱、牡丹江這樣地大中型城市,往綏芬河邊貿口岸販運各種輕工業品。衣服、鞋、日用品,等等,都是他的目標。他每次發貨的量都比較大,最近一次,就弄了一車皮地鞋,結果一到對面俄羅斯的車站站臺,嘩地一下就被全部買走了。
在不到三個星期地時間裡,錢長友利用這種方式已經淨賺了九萬來塊。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放到這裡,簡直太貼切不過了。
在無盡的商
只要有本錢,有信心,有眼力,能夠賺多少錢,就看間賽跑了。
這樣的成果,應該說是很輝煌了,但錢長友並沒有因此樂昏了頭。
據他前世的粗略瞭解,“倒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