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想一想現在我國大多數河流被工業廢水汙染的事實,人們為了追求利益不惜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就是因為人心不“畏天命”妄自尊大唯利是圖,結果破壞了生態環境,也破壞了古代留傳下來的“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宇宙觀。讀了《邊城》,無人不會對邊地未被汙染的自然環境留戀,以及在這種“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中人性人情的純樸、自然和美好,究其原因,就是邊地對天始終存在一份敬畏之情,他們“畏天命”,因而恪守“天人之分”做自己應做的事,從不破壞自然環境,他們的“畏天命”思想表現在各個方面:

首先,從人的命名看,人們都想得到天的保佑,企求得到一個好的天命。船總的名字叫順順,就是希望命運一帆風順,人生處處順利。船總的大兒子叫天保,意思是求天保佑一個好命;二兒子叫儺送,意思是儺神送來的兒子,那意思更明顯,因為“至於儺神所送來的,照當地的習氣,人便不能稍加輕視了”。果然儺送長得很美,還得了一個渾名為“岳雲”。一個是天保人另一個是神送的,可見人們的觀念中對“天命”的敬畏,無不企求天或神的保佑與賜福。船伕的孫女的名字叫翠翠,更顯出人們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喜愛,企求帶來翠綠的生氣與希望,《邊城》敘事中,敘述到:

為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老船伕隨便為這可憐的孤雛拾取了一個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在這裡,“翠翠”表面上是篁竹的翠綠,深層的含義是篁竹所蘊含的人格更注入了敘述者在翠翠身上寄予的一種人格理想。翠色的篁竹的自然特性與中國傳統的道德人格中的某些範疇相吻合,例如篁竹的“節”蘊含著我國古代社會常說的“節操”、“貞節”“氣節”。篁竹的挺拔也象徵著人的堅強,《邊城》敘事中,敘述者提倡自然人性,但並不是不要美好的人格,從翠翠身上我們可以隱微地看到她的堅強和貞節。敘述者賦予了篁竹情操美意志美的人格理想的深刻含義。而篁竹的翠色正是希望的象徵,“明天”的生活會更好,翠翠對生活充滿信心,從不憂愁,從不悲傷,小說中我們看到她無憂無慮地自然地生活著,正是因為心存希望。所以翠翠的命名含義深遠,值得細究。小溪、山路、篁竹,青山、綠水、渡船,洞簫,這樣美麗的自然和閒適的生活,真是如同一幅畫。陸游在《云溪觀竹》一首詩中寫到:

溪光竹色兩相宜,行到溪橋竹更奇。

對此莫論無肉瘦,閉門可忍十年飢。

可見陸游對竹的無比喜愛,有點像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樣子。溪水的反光與竹子的翠色相得益彰,行走到溪邊時竹子的美更加奇麗。作者面對如此美麗的竹子不要說不吃肉而變瘦,就算關著門餓十年也能忍受。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陸游在溪邊觀竹,寧願食無肉忍十年飢。中國傳統文人對竹是無比詠贊的,它的節,它的堅,它的自然,它的向上,實際上是中國文人對一種美好人格的讚美。《邊城》中的翠翠是如此,其他人物也是如此。

古人對天敬畏,對自然敬畏,希望與之和諧相處,各守“天人之分”,篁竹不僅蘊含著一種美好的人格,而且還蘊含著邊城人的天命觀以及生態和生存倫理,那就是不管生活如何艱難也不破壞自然,無論生活如何艱難都要堅強地活下去。雖然人的命運是天註定的,但人也要自然地生活著,遵守人與人之間的節永遠講仁義重人情,永遠如篁竹一樣堅韌挺拔,自然向上,充滿希望地活下去。這就是邊城人在敬畏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