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的確很少開懷大笑,但是他並不認為梁漱溟先生在家庭裡是一位古板的人。他愛好和人討論,也愛好書法。但他最大的愛好卻是思考問題。梁培寬對此印象頗深:“父親當時做鄉村工作的時候,大家一起談到各自的愛好。有人說喜歡下棋,有人說喜歡旅遊。問到他,他說,我的樂趣就是思考問題。我要有時間的話,就要思考問題。他常對別人說,你看我最閒的時候,其實是我最忙的時候。你看著我坐在那裡似乎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其實我的思想已經跑得很遠很遠了。”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有思想,而且本著自己的思想去行動的人。因為思考問題,梁漱溟經常失眠。腦子一開動起來,很難剎住車。後來到北大教書,因為失眠,他還向學校提出過辭職。每隔一段時間,梁漱溟會躲起來安靜思考、潛心推究。梁漱溟耗時最長的志業,在於溝通中西文化鴻溝。“‘為往聖繼絕學,為來世開太平’,這正是我一生的使命。”1942年初,梁漱溟在日軍的炮火下逃生之後給兒子寫信說道:“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轍。”種種言論,也曾遭到了包括熊十力在內的許多人的譏評。但從後來者的角度回溯,梁漱溟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到今天,他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都不能輕易斷言。1955年7月,梁漱溟開始寫《人心與人生》自序。梁培恕回憶,這年初夏,父子同遊北海公園,先生說起他即要動手寫的《人心與人生》,以平靜而深沉的聲音說,“這本書不寫出來,我的心不死!”書完成以後,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今日可死而輕快地離去”。

梁漱溟與毛澤東同歲。1918年,兩人在楊昌濟(楊開慧的父親)先生的家裡初識,當時梁漱溟是北大哲學系講師,毛澤東則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20年後,梁漱溟到延安,在16天裡與毛澤東有過多次交談,有兩次是通宵達旦,梁漱溟回憶說:“彼此交談都很有興趣。”1950年1月,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再三邀請下,梁漱溟由重慶來到北京,毛澤東請他到自己家裡做客,還專門派車接他,招待吃飯,由於梁漱溟吃素,毛澤東大聲囑咐:“我們也統統吃素,因為今天是統一戰線嘛!”當毛澤東得知他還借住在親戚家裡時,馬上派人安排,讓他住進頤和園內的一處小院裡。在這段時間裡,梁漱溟與毛澤東的關係十分融洽,經常來往,兩人之間有時談得興高采烈,有時又不歡而散。也許正是不分上下的朋友關係,使梁漱溟一時忘乎所以,才惹出1953年的那段公案。在1953年9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常委擴大會議上(後來轉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擴大會議),周恩來總理作了關於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報告,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梁漱溟的發言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風波。梁漱溟說道:過去中國將近30年的**中,*都是依靠農民而以鄉村為根據地的,但自進入城市之後,工作重點轉移於城市,從農民成長起的幹部亦都轉入城市,鄉村便不免空虛。特別是近幾年來,城裡的工人生活提高很快,而鄉村的農民生活卻依然很苦,所以各地鄉下人都往城裡跑,城裡不能容,又趕他們回去,形成矛盾。對於梁漱溟的發言,毛澤東很不以為然,他在講話中說:有人不同意我們的總路線,認為農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顧農民。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以仁政的意思吧?但須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顧農民是小仁政,發展重工業,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幫助了美國人。有人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