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夠,如果沒有燒製出釉面,簡單的陶器無論在保持光潔和使用效率上都會大打折扣
將捏製好的泥鼎放在背風處自然陰乾,切不可讓微風吹拂到不然泥鼎五個面風乾速度不一樣會產生形變
每天雲辰都會檢查一次陰乾的情況,用調製好的泥水將陰乾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細小裂紋用泥水修補,確保不會在燒製中讓裂紋繼續擴大但是形體改變
又經過了四天,一邊修補鼎體一邊捏製其他的陶器,雲辰在檢查泥鼎一定乾燥的差不多了,已經可以投放到窯內燒製了,在中午時分就開始燒窯
在燒製之前需要將窯體內部燒至高溫,然後等待溫度自然回落,溫度降低到人可以忍受進入的溫度以後再將需要燒製的鼎體放入龍窯內部,才可以正是開始燒製
五六天的時間燒製出來了大量的木炭足夠雲辰燒製大量陶器了
洗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燒製出來一窯陶碗陶盆之類的百餘件器皿,雖然燒製這種五六十公分級別的大器皿需要預熱窯體,但是簡單的輕薄器皿並不需要這麼多講究,就直接先燒製一窯,不能白白浪費木炭
將獸皮侵泡在水中溼潤以後穿在身上,帶著手套將窯中燒製好的器皿捧到草筐中再抬出龍窯,忍受著高溫,換了幾波人才把燒製的器皿都清理乾淨
緊接著把五尊鼎小心翼翼的我還木棍抵在腹部抬到窯內,放到中間平臺並排擺放,兩側火道記憶體放著木炭的餘燼炙烤著眾人和器皿
將窯口用泥封住流出觀察孔,兩側的風箱就開始晝夜不停的向窯體內部輸送著氧氣來提高木炭的燃燒程度提高溫度
兩側的燃料投放口沒隔一會就投放一次木炭來維持溫度,雲辰也是抽調了三十人在這裡輪流燒製,拉風箱的人手必須不間斷的工作,投放燃料的也是挨個檢查投放口燃料燃燒的程度
三十多人吃住都在這裡,距離部落不遠,很多物資可以直接搬來使用,部落裡其他的工作這兩天也都放一放,
夜間兩輪明月一大一小東西呼應映照天下,不時被掀開的投放口紅紅的火焰映照著正在勞作的人的上半身
經過一天兩夜的持續燒製,尤其是在第二個夜晚的時候開始加快拉風箱的頻率和燃料投放的頻率來讓持續一天一夜燒製的鼎進行持續高溫,
當太陽在東方升起雲辰感覺差不多應該可以了,就開始逐步的減少燃料的供應,讓窯體溫度逐步降低,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降低來穩固內部的反應
又經過一箇中午的的逐步削減,直至中午就不再投放燃料,等待窯體的自然冷卻,
等到下午十分,雲辰懷著忐忑的心情不斷念叨著一定要成啊,一定要成啊
用石錘將封住的窯口拆開,鑽去窯體內部開始檢查鼎的燒製
進入窯體內部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塌了兩隻腳的整個形體已經坍塌的鼎,第一件失敗
第二件可能是兩側溫度過高但是中間溫度受第一件影響前後兩面一側向內側坍塌,一側向外側坍塌,也是失敗
第三件稍微好些,雖然也是失敗,但是起碼形體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底漏了,失敗
青黑色的古樸典雅氣息在第四件上面傳來,沒有形變,沒有坍塌,沒缺點,一件大型陶器終於成功了,經歷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失敗,第四件終於是成功了
撫摸著還燙手的器身,從四個角延伸向下的四足支撐起方形器身,兩個附耳傲然矗立
用木棍插入附耳當中將其在平臺上小心翼翼的抬下,雲辰就瞅了一眼依然失敗的第五個就就跟隨第四個一同離開了窯內
外面留守的眾人都滿臉期待的等待著他們付出七八天辛勤勞作所獲得的收穫
在大鼎被抬出的一刻全都發出了熱烈的歡呼聲,只要有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