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章 平壤和黃海之戰

成歡之戰後倭寇加快了在朝鮮的侵略路程,倭軍快速集結兵力,向平壤進發。清政府和倭寇很快迎來了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

在這場戰役中,清軍的佔得優勢更大。但在戰爭已經開始,敵人進攻在即的時候,清政府竟然還任命成歡之戰逃將葉志超為各軍總統,作為前敵主帥。葉志超貪生怕死,庸懦怯敵,既不敢驅軍南下,主動殲敵,也沒有保衛平壤的決心。

戰爭剛開始,和倭寇剛一經接觸,精神崩潰,又再次率先逃跑,致使軍心大亂。復又在撤退過程中多次被倭軍截擊,導致官兵多死傷枕籍,傷亡慘重。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共三十五營,一萬五千人;進攻平壤的倭軍有一萬六千多人。雖然當時的朝鮮政府被強行拉到倭寇陣營,但朝鮮的平安道觀察使閔丙奭積極協助清軍作戰,大院君李昰應也暗中給清軍傳遞情報。但主帥葉志超並未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指揮失誤、臨陣脫逃導致清軍失敗,以至於影響了整個戰局。

平壤之戰失敗,葉志超的確應負主要責任。至於倭軍方面,早將清軍底牌摸清,知道我軍主帥葉志超無能,“全軍只一心一意困守平壤,正好替倭軍方掩蓋住不善於野戰的短處。反而助長了倭方,唯有清軍守城,才能讓倭寇方按原定計劃穩步推進,憑藉優勢火力和組織完善、訓練有素的軍隊打敗了清軍。

9月15日的平壤之戰與9月17日的黃海海戰一起,成為倭寇甲午戰爭的轉折點,是倭寇驅逐清朝在朝鮮的勢力的決定性作戰。9月初,倭軍就開始向平壤推進,清政府雖從各處抽調兵馬前往平壤,然除總兵呂本元率馬隊兩營於9月13日抵義州外,其餘部分皆遲遲而未入朝鮮國境,導致撤退後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支撐點,不能有力的反擊倭寇。至9月24日,清軍全部退回我國境內,倭軍大獲全勝。

自此以後,倭軍軍掌握戰場主動權,開始在我國境內迅速推進。平壤之戰中,山東平邑傑出將領左寶貴面對主帥葉志超潰逃、敵軍壓境的境況,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國。相較葉志超棄城逃跑,狂奔五百里的行為,左寶貴就是有著高山仰止的忠貞品質,有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孤勇。但是葉志超的懦弱窩囊直接致使倭寇軍隊佔領朝鮮全境。

此次戰役失敗的原因即是清政府的腐敗,也是前敵主帥葉志超昏聵無能造成的。從戰略上看,清政府一直在執行消極抵抗政策,沒有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勇氣和決心,一味堅持保守方針,致使名清軍駐守平壤,坐待敵人進攻。作戰指揮上,清軍更是無所作為。

而戰後,清政府竟一度可笑的聽信了葉志超的虛假戰報,降旨慰勉。其後被御史揭發其捏造戰功,被判斬監候。盛軍統帥衛汝貴亦以“臨敵退縮,以致全軍潰敗”、“剋扣軍餉”、“縱兵搶掠”的罪名被處斬。而左寶貴則被光緒帝追贈太子少保銜,賜諡號“忠壯”。但是一切都是悔之晚矣。9月16日,倭寇明治天皇賜諭嘉獎平壤大捷,接著倭軍進一步推進,將戰火燒至我國境內。

黃海海戰正發生在9月17日,平壤陷落的第三天,倭寇聯合艦隊就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場激烈的海戰,這是甲午戰爭中繼豐島海戰後第二次海戰,也是我方和倭寇的一次海軍主力決戰。

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師護送4000餘名入朝援軍到朝鮮。返航後在鴨綠江口大東溝(今遼寧省東港市)遭遇倭軍阻截,戰鬥由此爆發倭寇海軍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戰鬥軍艦則有12艘,包括其全部精華,中午開戰後,北洋艦隊重創倭寇比叡、赤城、西京丸號諸艦,但北洋艦隊中揚威、超勇二艦都遭受了重創。

海戰第一階段北洋艦隊以兩鐵甲居中,成犄角雁行列陣應敵,整個戰隊右翼的船艦處於最弱,遭受倭寇第一遊擊隊的圍攻而蒙受損失。倭寇艦隊使用的是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