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搜尋營急報,拖後20裡的日軍第三軍團主力7000人加快了行軍步伐,終於在加藤部隊行將崩潰之際趕到了戰場。至此,日軍以接近9000人的兵力對陣明軍3000人,在人數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ldo;怎麼樣,有信心頂住嗎?&rdo;查大受皺著眉頭問道。&ldo;頂不住也得頂啊。&rdo;祖承訓和高彥伯互相看了一眼,苦笑著回答。
&ldo;哈哈,看來倭賊這次來得可真不少啊,正好讓咱們殺個痛快。&rdo;查大受表面上滿不在乎,心裡卻同樣暗暗叫苦。李大帥只是讓自己搜尋敵情、探勘沿途地勢,以便於擬定作戰計劃,可是自己一念之差竟然輕敵冒進,孤軍強突到敵人重兵守衛的王京城附近。現在後悔已經沒用了,面對強敵只能選擇背水一戰。
想到這兒他反而冷靜下來,吩咐高彥伯,趁日軍尚未合圍之際,派熟悉路徑的朝鮮兵快馬兼程往坡州求援。高彥伯趕緊照辦,不一刻,300朝鮮騎兵掩護20名同伴借著夜色,打馬揚鞭從日軍包圍圈的缺口處突了出去。
月光漸漸明朗,明軍依著坡勢,四面掘了壕塹,排下鹿巖、攔馬樁、箭刺。車兵營指揮使王問將70輛戰車結成環陣,車兵營是明軍中獨有的兵種,主要裝備偏廂車,效能以防禦為主,外形和當時民間的大車相似。所不同之處在於民間大車的車箱兩側各有箱板,而這種戰車只有八片可以摺疊,外面嵌著鐵皮的硬木屏風,平時放在車轅上,作戰時開啟豎在臨敵一側,所以稱之為&ldo;偏廂車&rdo;(還有一種戰車叫正廂車,是俞大猷所創,利於進攻,但似乎並沒有成為明軍主流裝備)。
每輛偏廂戰車上裝載著&ldo;佛朗機&rdo;輕炮兩門,用今天的標準來看,這種歐洲式的火器只能算做大口徑的火槍而不能算做炮(在後續章節也把它稱之為佛郎機銃)。它以青銅或鑄鐵鑄成,長度自三尺至七尺不等,口徑則小於兩寸,從炮口裝入鉛彈。因為助推的火藥是以子銃方式預先填裝的,所以可以連發,通常這種火炮以及輔助火炮的火銃都在戰車的屏風後發射鉛彈,屏風上開有射擊孔。除了佛郎機銃,每車另備鳥銃、三眼銃若干。
布好車陣,近3000名聯軍一半手持藤牌弓刀伏在其中,另一半拽馬拉韁,隨時準備聽令衝出去廝殺。偏廂車上計程車兵每5人守一門炮,有點火摺的、開炮的、裝彈的、放銃的,各司其職,嚴陣以待。
這時頭戴水牛角肋立形盔、身著黑革縫綴鎧甲、披天藍色陣羽織的日軍第三軍團主將黑田長政,正手持千里鏡不斷地嚮明軍陣地窺探,心中興奮異常,暗忖真是太好了,明軍最多不過3000來人,我軍以眾擊寡,取勝不是問題。
小早川的部隊還在向南進發,如果得知這裡有明軍被圍,定會回師助陣的。嘿,我可得加把勁啊,殲滅明軍的頭功可不能落在這個老傢伙的身上。黑田長政心裡想著,振奮起精神,指揮日軍布成魚鱗陣向前壓了過來。
這魚鱗陣屬於武田八陣之一,據說是由日本戰國時代最偉大的統帥武田信玄所創:大將旗立於陣形中後部,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形。戰術思想是&ldo;集中兵力、中央突破&rdo;,非常適合己方兵力佔優時使用。(註:其實這套陣法是中國諸葛八卦陣的演變,傳到日本,到了武田信玄的手裡稍加改動,就成了他的專利了?)
黑田長政雖然年輕,但卻是日本內戰時的老將,排兵布陣審時度勢,在他的指揮下,日軍鐵炮隊、弓箭隊、旗本武士部隊、長矛隊、忍兵隊、騎兵隊分為幾十個方陣,舉著黑田家&ldo;藤巴&rdo;軍旗緩緩向前,看看離聯軍陣營約有百步距離,黑田長政站起身來軍扇連揮。前方驍將看得分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