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在對待中國和朝鮮的問題上,福澤諭吉則提出了**而無理的主張——侵略和征服。
“脫亞入歐”思想對日本走上侵略擴張道路。
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福澤諭吉曾經說過一段讓世人深感震驚的話語。他說:“我國對待中國、朝鮮之法,無須因其為鄰國而有所顧忌,只能按照西洋人對待彼等之方式方法加以處理。”西方列強對待中國和朝鮮的方法不就是侵略嗎?所以說,“脫亞入歐”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日本對朝鮮和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由此可見,擺脫西方列強奴役,建立資本主義制度,實現“脫亞入歐”,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政治原因。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狹小,資源不足,國民貧窮,要發展資本主義,必須向國外掠奪原料和開闢貿易市場。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動用武力,進行侵略和擴張是唯一的選擇。那麼,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為什麼要首選中國呢?這是因為,日本環顧四周發現,向東掠奪,是太平洋東岸新興的富強的美國;向北掠奪,北方雖也物產豐富,但已被俄國所佔據;向南掠奪,儘管南亞各國物產豐腴,但已被英、法、西班牙等國家所侵佔。唯獨西方亞洲大陸上的中國,地域廣闊,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而中華帝國又處於落後軟弱的晚清時期,雖然歷經鴉片戰爭,西方列強蜂擁而上,試圖瓜分,但沒有哪一個列強能夠獨霸這個龐大而古老的國家,對日本來說,躋身列強中間,“機會”多多。
所以,掠奪資源和擴大貿易市場,是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經濟原因。
接下來就要說到文化了。談到日本的文化,有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日本不是一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嗎?怎麼會滋長出侵略擴張的思想呢?這就要看看中國文化是怎樣開始影響日本的。
在我國的先秦時期,文化已經十分繁榮,但這個時期的日本,還處於漁獵時代,農耕文明還沒有產生。
到了我國的秦代,中華文化開始大規模影響日本。關於這一點,司馬遷的《史記》中有一段詳細而生動的記載。
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秦始皇在位37年,曾5次離開都城出巡。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時到達山東半島的芝罘,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煙臺。他在登上芝罘島的時候,忽見在大海深處,雲霧之間,出現了山川、人物等各種景象,蔚為壯觀,這令秦始皇心曠神怡。其實這種景象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海市蜃樓,而秦始皇卻以為那就是仙境,於是勾起他長生不老的遐想。
有一個齊國人叫徐福,是一位方士,方士就是古代從事求仙、煉丹的人,他投秦始皇所好,說在大海之上,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萊、方丈和瀛洲,上面居住著神仙,可以派人帶數千個童男童女,前往索取長生不老之藥。徐福還自告奮勇,願意前往。秦始皇聽後非常高興,同意徐福從山東半島南部的琅玡出發,出海求仙。
方士一般都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比如天文、地理、航海、醫術等。徐福非常清楚,海上並沒有什麼仙山仙藥,他主動出海求仙的目的,是想利用秦始皇所提供的優異條件,達到在海外構建一個理想社會的目的。可是,徐福的第一次出海無功而返。
9年以後,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來到琅玡,他迫不及待地召見徐福,詢問是否取回長生不老之藥。徐福因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而沒有取得仙藥,害怕受到責難,不敢說出實情,便哄了糧食種子、各種工匠,以及善射的弓弩手。這次出海,徐福一舉獲得成功,他來到了“平原廣澤”之地,可是,他並未取回長生不老之藥,而是一去再不復返。自此以後,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的先進文化不斷傳入日本,深深影響著日本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