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部分

把鍋放在灶上熬粥。灶上熬著粥的同時妙兒也一刻都沒閒著,而是手腳伶俐的洗了一把菜葉子,三下五除二的摘了後加到了粥裡,讓白粥煮完後會多幾分清甜的菜葉香味。

這菜粥要熬些功夫才行,不過熬粥的空擋妙兒卻可以做許多事,只見妙兒先去了攀膊戴上,戴好掛在窗下的竹籃子裡取了塊燻肉,按在砧板上細細切成片;

切完燻肉妙兒緊接著又取了一小塊姜,待姜切成細細的黃絲後,妙兒才放下刀又從米缸裡勺了碗白米,淘乾淨後泡在了熱水裡,打算待會兒和燻肉、薑絲一起悶個砂鍋飯。

淘乾淨的白米在熱水裡泡了大約一刻鐘後,妙兒便取了一隻小砂鍋架在泥砌的小爐灶上,倒米前先取了塊肥豬肉擦了擦鍋壁、讓鍋壁能沾點兒油,隨後再把泡好的米倒進鍋裡,加水,燒開,然後夾出爐中幾塊木柴,調成小火,慢慢的悶著;

等到米飯悶到七、八成熟了,妙兒才揭了蓋兒往砂鍋里加了厚厚的幾片燻肉、撒上切得細細的薑絲,最後再打上一隻雞蛋、料加齊了後妙兒利索的重新把蓋兒蓋上,只留兩塊木柴在爐裡燃作小小火苗,繼續悶飯。

妙兒把稀飯和鹹飯都一併做上後,趁著這兩個主食還沒做好的功夫,又切了一塊豬肉、搗了一小碗蒜泥、削了兩條黃瓜、洗了一把白崧,還抽空把特意加菜,買回來的魚給拾掇乾淨了,打算待飯燒得差不多了,就動手做蒜泥白肉、黃瓜炒肉、紅燒魚並醋溜白崧。

妙兒偷偷的跟著劉嬸學了廚藝後,才曉得原來宋人炒菜的方法和現代人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宋人炒菜不放鹽!且一般的小戶人家,也因油是金貴的物事而做菜時很少放油,最多也就是拿塊肥豬肉擦一擦鍋底、沾點油腥味兒就算是放過油了,並且那塊擦鍋底的肥豬肉還會反覆的使用!

而宋人炒菜之所以不放鹽,乃是因鹽在食物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歷朝歷代的朝廷都把鹽當做課以重稅的物件,北宋朝廷亦是如此,因此宋人才會覺得炒菜放鹽是一種十分奢侈的行為……

當然,食不能無味,宋人雖然捨不得往菜裡放鹽,但“醬”朝廷是不徵收重稅的。因此宋人便喜歡用醬做出各式各樣的菜式來,許多北宋有名的菜餚都是沾著鹹濃的醬來吃的———例如後世十分有名的,由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東陂魚”等美味菜餚。

——————————————————6。29第一更,晚上還有一更——————————————

第十四章 妙兒下廚(二)

與北宋相比,鹽卻是現代菜餚必放的調味料之一。因此妙兒穿越後對那些沾了鹹濃的醬的菜餚,吃一、兩次還覺得挺新鮮的,可天天都吃、她很快就覺得不習慣了。

這讓妙兒從小就盼望著吃上一回放了鹽炒的菜,並且妙兒還眼巴巴的垂涎前世的各種美味菜餚近十年了,垂涎到這第十個年頭時,妙兒已不再想吃什麼讓人流口水的美味菜餚了,只想著痛痛快快的用油、用鹽炒一回菜來吃個飽!

因此妙兒這回難得有機會大顯身手,炒菜時她自是痛痛快快的按照現代炒菜的習慣,使勁的從鹽罐子裡挖鹽灑到菜裡。這種炒法的特別是,菜色和菜味不會被鹹濃的醬味所汙染,能夠讓菜餚很好的保持色香俱全、原汁原味……

因此當妙兒把蒜泥白肉、黃瓜炒肉、醋溜白菜,並香噴噴的紅燒魚端上桌時,張大郎幾人俱是大開眼界,並都一副垂涎三尺、恨不得馬上大快朵頤的表情,讓妙兒見了心裡有了小小的得意和驕傲———這下他們該知道她的厲害、不會再小瞧她了吧?

待妙兒把故意熬得稀稀的菜粥、和香噴噴的砂鍋悶飯盛上桌後,性急的張三郎馬上迫不及待的搶先夾了一筷子肉、一口塞到嘴裡嚼了起來,哪知張三郎才嚼了幾口、就很不給妙兒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