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傲慢的心理指揮下,想要讓這些導演放下架子,真正意識到,自己拍的電影也不見得那麼的完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他們接受不了觀眾們山呼海嘯的批評,他們無法接受!等到網路時代徹底到來之後,這些前網路時代的導演,通常都是無法適應的。 每一部電影都是導演的心血之作,實際上,一部電影,它的質量好壞,導演們都是心中有數的。 甚至,描述的更誇張一點,有的時候,剛一開拍或者是拍到一半,這部電影的成品質量是個什麼德性就都該知道了。 更有甚者,劇本拿到眼前,通篇看一遍,這個故事可以拍到什麼樣的質量,就該有預估了。 沒有這種能力,那還拍什麼電影,當什麼導演? 但是,即便是電影的質量不佳,在傳統媒體佔據主流的年代,觀眾們的批評也很難直接的送進導演們的耳朵裡。 批評的聲音自然是有的,但是那種批評更多的是集中在專業領域,都是那些影評人或者是專業的報刊媒體在宣傳。 但是,即便報紙很便宜,而電視這樣常用的家用電器也算是落入尋常百姓家了,覆蓋面極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宣傳,主要還是單方面的,是持續灌輸型的。 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主要還是被動的在接受好與壞的宣傳,面對這些宣傳,他們當然也會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那些想法終究還只是放在心裡,或者是演變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傳播的方式,靠口口相傳,這樣一來。必定是範圍極為有限的。 而網路時代很明顯的,觀眾從被動的接受變成了主動的進攻方,他們有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渠道,只要一根網線,他們就可以在網路上無所畏懼的發出他們的聲音。 對於電影這種大眾藝術來講,觀眾們的反饋其實是很重要的,你費勁吧啦的拍電影,最後不是還要觀眾們買賬才行嗎? 你拍電影不就是為了給觀眾們看的嗎? 尤其是那些登上院線的電影就更是如此,觀眾們不買票,電影院又為什麼要放映這部影片? 電影院難道是做慈善的?專門為了給導演們追求藝術開闢渠道?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以往電影院評估一部電影到底行還是不行,也沒有太多的渠道,從這個角度來講,商業電影初期的電影院,也有些冤大頭的傾向。 很多時候,有一個看起來靠譜的班底,就足夠讓電影院對這部影片有一定的傾斜。 給這部電影更好的檔期以及更好的場次,而實際上呢,一部電影,它到底能不能成為賣座的電影,讓電影院真正的賺到錢,還是要依靠市場的檢驗的。 很多時候,一部電影的票房好,不見得就是它的質量一定高,也許只是它佔據的檔期更好,黃金檔的場次更多。 在觀眾們樂於觀影的時間段裡,只有這部電影可以選,那他們自然也就只能觀看這部電影。 這票房累計起來,當然就是非常可觀的了。 但這完全是佔據了好檔期的功勞,和電影本身是否優秀,關係不大。 因為這種盲目的編排,電影院被電影詐騙的事蹟,也是屢見不鮮,很多一開始評估的質量非常好的影片,等到真正上映的時候,觀眾反響一般,上座率極差,以至於三天就開始砍拍片的情況也是有的。 當然了,這種時候,電影院的退路還是很多的,票房總是會實時顯示的,一部電影,觀眾到底愛不愛看,往往三天就可以定結論。 只要是得出了精準的判斷,電影院就可以揮刀斬拍片,管你是什麼國際大導演呢,管你是什麼鉅額投資呢,只要是你讓我電影院賠錢,我也不會給你好的拍片。 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 於是,你可以看到,悟到了這一點的各大片商,慢慢的也開始想對策。 在一部電影上映之前,他們會竭盡全力的去營造我們這是一部賣座大片的氛圍。 抓住一些吸引人的點,用力的宣傳。 除此之外,在電影剛剛上映的黃金三天,會用心的維護電影的口碑,關於電影的評論,在電影上映的初期,你幾乎都看不到什麼真實的表達。 尤其是那些關乎電影真正質量的東西,你是一點也看不到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