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大人關心,卑職自從來到了大人麾下,一切都好的很。”黎陽微笑著說道,“其他的弟兄們也並未因為卑職以前的身份和所作所為而對卑職有什麼不滿,卑職和眾位弟兄們相處的融洽的很。”黎陽的這番話雖然帶著一些恭維和拍馬之嫌,不過他說的情況倒是屬實的。錦衣衛制下數千上萬人的編制,其中的人員更是雜七雜八的,繁雜的很。
大明治下的百姓,或者是記錄在案的卷宗,以至於後世的那些“磚家叫獸”以及平民們,這些人所認識和知道的錦衣衛,是大明皇帝的專屬陰犬,為了維護皇帝的權利,錦衣衛可謂是無所不為、無所不敢為,無所不做、無所不敢做。因此在這些人的記憶中,錦衣衛的主要組**員無外乎朝廷官宦家的子弟、退伍的軍士,世家為錦衣衛的人家的子弟,以及一些上查八倍祖宗的平民百姓。而且在這些人,特別是後世的人的認識中,平民的數量是最少的,他們可能覺得既然是一個為國家效力的掌權組織,這種雖然能夠查清楚,卻無法防範萬一的平民的數量應該是最少的。可是情況恰恰相反。
錦衣衛的人員招募如果真的說起來,倒是有些像後世“山姆大叔”治下的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其中的很多人員都是從百姓中透過招募和篩選得來的,當然,出了要有個乾淨的背景以外,還要有著很是深厚的技術技能,畢竟這種組織可不是要人用來吃閒飯的。甚至於,其中的風險也是很高的,不光是對外執行什麼任務的時候有可能遭殺身之禍,甚至於在自己家中行事的時候,某些自己尚未發現的因素都有可能引起同僚或者是上官的不滿,從而遭來大禍。
而這些雖然是錦衣衛的主要人員編制的來源,可還不是全部。錦衣衛雖然在當初太祖朱元璋建立它之初就明確了它的職能,那就是幫助皇帝維護帝位,鞏固帝位,消除一切有可能會對皇權產生威脅的存在,提前發現這種威脅,並且提前消除這種威脅。
不過這大明王朝經過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雖然它從元蒙外族的手中奪回了政權,重新讓漢人當家作主,不過這種萬民敬仰的局面也不過是在大明建國的初期罷了。從朱元璋駕崩並將本來應該屬於朱元璋所有兒子中呼聲最高的朱棣的皇位傳給他的孫子朱允文,而朱棣決定對自己的這個皇侄展現展現自己這個身為皇叔的威風,並且最終奪來了皇位之後,這大明的天下就有些不一樣了。
如今是隆慶三年,大明王朝這一百多年以來可謂是風風雨雨,雖然身在朝中的皇帝和大臣們聽到過很多各地叛亂的事情,而且也有嚴重的發生,比方說正德年間的劉六劉七起義,又比方說是嘉靖年間的西南韋銀豹起義,這些都是比較成功的起義,雖然最終都被大明的軍隊鎮壓下去,但是這也表明了在大明朝的治下,世間當真是不怎麼太平。
然而正是這樣,這些起義不管是多麼成功,可是他們都被鎮壓了下去,而朝廷中的大臣們也就不再對此多問,更加不會追究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人起義。而對於皇帝來說,帝王最怕百姓起義反對他,畢竟百姓的人多,而就拿國家最為有利的暴力組織軍隊來說,他們幾乎全部來自平民百姓,這種來自民間的反對也最為讓帝王重視和震怒,畢竟這就意味著自己的統治政權將有可能不保。只不過帝王震怒之餘,所有人包括帝王自己在那一瞬間都會以為震怒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有些人沒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因而造成了百姓的反對。可是,甚至帝王自己在事後都會知道,自己這麼震怒的原因,其實是來自一種恐懼的情緒罷了。
而對於朝廷的大臣們,他們也不是很關心這些,他們更加關心的是自己的權利,比起那種有可能推翻政權的起義來說,他們更加重視的是自己的內部鬥爭,不過即便是如此重視,就在這大明一朝才過了百多年的時間,還是出了諸如劉瑾、嚴嵩之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