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我拓跋部,讓他們出兵一起滅了他們。到時,看唐人還如何得意!”
慕容伏允有些擔憂,“萬一事情鬧大,只怕於我並非有利啊。”
“大汗放心,只要大汗不出兵,那麼就算我拓跋部出些兵,這也不過是邊境摩擦嘛。”
拓跋部的位置,確實支援比較方便。
拓跋部做為党項羌第一大部族,有近兩萬騎,一部的實力相當於冶力七部。他們的位置也是緊挨著冶利七部的,距離洮州也近。
部落在洮州臨潭西南,直線距離不過一百五十里。不過因為與洮州之間隔著高大的迭山山脈,因此實際上從臨潭到拓跋部,卻是得先向西行,繞上一個大彎,經過冶利部的地盤。
西秦嶺、迭山、岷山,都是峰頂常年有雪的大山。
北周時,這裡屬於疊州。
但唐初,這裡卻是拓跋部的遊牧之地。迭山南面的羌水兩岸,肥沃的草場,都是拓跋部的地盤。
再往南,後世的阿壩一帶,則是党項羌的第二大部族,細封部的地盤。
党項羌八部,基本上就集中在九曲一帶,尤其是第一彎的一帶。
具體的就是在後世四川的西部,青海和藏區的東部,這三省的結合之處,就是諸羌部的勢力範圍,其中党項羌基本上都位於後世四川的西北,甘肅的東南。
當年吐谷渾在青海被隋攻滅後,就是逃到了党項羌人的地盤上,苟延殘喘下來。
雖然吐谷渾本是鮮卑慕容的一支,但和北魏鮮卑人入主中原漢化一樣,吐谷渾鮮卑人其實也已經基本上黨項羌化了,真正的吐谷渾數量上遠不及党項羌人。
從北方遷來的吐谷渾人,本來就已經有些漢化,他們帶來漢人的文化等,把原來還處於部族奴隸時代的党項羌人,帶入了封建時代。
經過這麼多年的同化,吐谷渾人和党項羌人其實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了。
拓跋部佔據的羌河一帶,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地方。
羌河是兩山夾一水,江北是迭山,江南是岷山,順著羌河河谷,有路可直通往漢中。而且從隴西或青海通往諸羌的地界,也基本上得經過拓跋部的地盤。
党項和吐谷渾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拓跋赤辭也沒有坐視的想法,冶力部這次遭受大損,他心裡都來不及高興,因為唐人已經殺過來了。唐人奪了黑冶利的地盤,使得拓跋部與洮州不再是隔著高高的山脈雪峰,而是已經在西面山口相逢了。
拓跋赤辭可是清楚的知道,他們現在遊牧的這塊地盤,在北周和隋的時候,都是被中原王朝控制的。
唐軍滅了冶利,下一個必然就是拓跋了。唇亡齒寒的道理他懂!
拓跋部距離洮州直線只有一百多里,但距離白冶利的營地卻有四百里。
距離青海伏俟城整整一千里之遙。
而此時,張超卻已經帶著一萬兵馬到了白冶利的大營附近。
王富貴把帳篷的簾子掀開一線,眺望著北方。
他喜歡看著北方,那是家鄉的方向。
落日的餘輝,為家鄉天空的雲彩鍍上一層淡金。
看著那北邊的雲,總覺得親切起來。
趙氏在富貴身後忙碌著,正在將牛毛紡成線,然後再織成牛毛氈。自從到了草原上,她就沒有停過,每天天還沒有亮,她就要起來給犛牛和羊擠第一遍奶,主人有一百多頭牛和一千多隻羊。
她跟著女主人和女主人的妹妹、婆婆,還有另一個奴隸王氏一起,擠完頭遍奶天都還沒亮。這個時候男主人和他的孩子以及他的父親都還在帳中沒睡醒。
這時她們還得分工,一般是女主人親自做飯,王氏負責打酥油,而她負責去河邊背水。
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