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龍造寺信隆,代替朝廷管理。
但正如倭國朝廷無法有效的控制這些守護大名一樣,這些守護大名也一樣無法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國內領地。
在各國下面,還有各個分郡,由大豪族控制著,這些大名,只是名義上聽指揮,牽頭在內政、軍事、治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獨立性。
甚至就算是這些分郡的名主,也一樣並不完全控制著自己的分郡地盤,他們地盤內,也一樣還有許多小豪族。
整個倭國,就是由天皇皇室、朝廷、公卿,以及下面的各國守護大名,還有分郡的大名,以及地方上大大小小的豪族們控制著。
這是一種相當鬆散的上下級關係,甚至各國之間,各郡之間,各家族之間經常交戰都是常事。
只不過有的時候,相互妥協,能夠維持著一個平衡。
前來的各國大名們,其實也不完全是代表著守護大名來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在倭國朝廷無力抵抗大華時,他們也開始為自己的家族尋找出路。
最好的出路,當然還是降華。
一群大名相互交換著看法,商議著該向大華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說的最多的,還是羨慕松浦清秀,這個老賊,行動最快,佔了個大便宜。在九州所有大名之中,松清家族的地盤不算最大的,實力也不是最強的,但卻就因為下手早,倒讓他撈到極好的待遇。
一群大名們聊的倒很盡興,一個個都覺得連松浦清秀都能撈到一個旅長當,那他們這些大名,還有他們後面的守護大名,哪個不應當得到更好的待遇?
“這旅長上面是什麼?”有大名問。
“聽說是師長來的,好像還有軍長,還有集團軍司令,南北衙大帥什麼的。”肥後國的一位大名說道。
“旅長能統兵五千,那師長能統兵多少?”
“好像是一萬五還是兩萬來著。”
“這麼多?”那位大名驚歎。
兩萬兵,上次整個倭國六十餘國大小豪族們一起出兵,才湊了十萬人馬。平均一國出兵兩千不到,如肥前國,下面還有十一個分郡,一個分郡出兵不到二百。
雖說上次出的兵並不是各國各郡所有的兵力了,但倭國很少常備兵,都是些農民,遇戰時徵召。平時,各家有點護衛而已。
按倭國的傳統,除了奴隸,所有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募兵的物件。然後這些士兵卻必須自己補給和養活自己,這有些類似於府兵,又不完全相似。
這更是一種沉重的兵役,這些主要由農民組成計程車兵,在倭國統稱為防人。防人不是常備軍,很不正規性,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農民只能通繳納重稅來免除兵役。
打仗就得徵召農民,必然會影響生產,所以很多時候,倭人的戰爭,規模都較小,時間也較短,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兩萬個士兵,哪怕就是對於一個守護大名來說,也是一個他們無法募集到的兵員數字。就算士兵能夠自帶補給,可大名也得承擔不少。徵召兩萬個兵,不但領地裡的生產可能耽誤,更會把他們直接給拖垮。
“這要是一個軍,那得多少人?師都兩萬人了,軍不得五六萬,那一個集團軍不得十幾萬,南北衙一個衙多少,幾十萬?”
“大華帝國有南北衙和海軍衙門,三衙一共有兵六十萬,常備軍。”
一名大華軍官笑著過來,站在那裡對那些大驚小怪的大名們道。
“南衙十六衛,北衙十軍,每軍兩萬,海軍八萬。皇協軍的編制與大華兵馬編制略有不同,現在皇協軍只有一個旅番號,編制五千人,下轄三團九營。”
聽說皇協軍居然只有一個旅,這些大名們倒是意外了一下,還有點失望。還以為都能當個旅長師長甚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