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人、天人,稱為五趣;加上阿修羅,和稱為六道。眾生身心為有情世間可分三界為欲界、色界以及無色界。地、水、火、風和日月星辰以及光、聲音、風、冷、熱五力稱之為器世間。凡所造作都是無常;無常必然是苦,不自主,不自在;眾生對有情世間與器世間不能做主,所以稱為苦處。佛陀概括為八苦,既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及五取蘊。”

“佛曰眾生皆苦”羽少繼續問:“何為集諦?”

宏泉答:“苦的生因,集生死苦。佛說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概括為六根煩惱有十惑,我們有財、色、名、食、睡五欲之貪。嗔就是生氣,欲丟還留。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稱為痴。‘貪、嗔、痴,’稱為三毒。傲慢炫耀稱為慢,和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合為十惑。業所造成之果報稱為業報,都所謂集。此中造作之心有善、惡、無記三種業報。求生、求存、求再生之造業,為生命能繼續延續向前邁進。”

羽少問:“何為滅諦?”

宏泉答:“佛說涅盤是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世間一切皆由因緣和合而生,皆是無明煩惱,而我們因迷惑眼前事物,實相是離有無之不生不滅,證得涅盤。阿羅漢證悟涅盤,無一物可得。”

羽少問:“何為道諦?”

宏泉答:“道是出世間的因,解脫苦的方法,通往涅盤之路稱為道。八正道即道諦。”

羽少問:“何為八正道?”

宏泉答:“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為八正道,廣義上為三十七道品。”

羽少問:“何為道諦?”

宏泉答:“緣起,梵文,也稱十二緣起支,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果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叫做十二因緣。為行緣無明、識緣行、名色緣識、六入緣名色、觸緣六入、受緣觸、愛緣受、取緣愛、有緣取、生緣有、老死緣生。”

宏泉大師的弟子也已經昏昏欲睡,聽著師傅和羽少的一問一答,如墜雲裡霧裡。宏泉並不責怪弟子的不敬,繼續說道:“十二因緣者。一無明。謂煩惱障煩惱道。二行。業障業道。此二支屬過去。三識。托胎一分氣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質。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觸。此出胎。七受。領納前境好惡等事。從識至受。名現在五果。八愛。愛男女金銀等事。九取。是見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來因。皆屬煩惱。如過去無明。十有。業已成就。是未來因屬業道。如過去行。十一生。未來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諦。所以重開者。以緣覺之人。先觀集諦。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十二支與四諦相合。”

羽少說道:“大師說得透徹,在下愚鈍,也只能慢慢體會了。”

宏泉笑著回道:“一切眾生皆具如來眾生智慧德相;以迷悟不同;升沉迥異;如來為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說無量權實頓漸;大小偏圓之法。實則無非令眾生悟本有之佛性;脫離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大師談禪機,在下一片懵懂。”羽少說道。

宏泉大師笑著不語,起身遣散弟子,揮揮手讓羽少進入禪房,贈給他一本昭明太子的手抄摹本《金剛經》,是宏泉大師的親筆摹本,字型‘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字如其人,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不予公子痴迷經書,但求公子體會其意,心有苦悶,就翻閱幾章,以公子悟性,可解一二。”宏泉說完揮手送客。

羽少離開宏泉大師的禪房,把宏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