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政!”李季蘭道。
“聶政!”蕭美娘道。
“聶政刺韓王!”紹生僕從也聽說過這個故事。
“是聶政,”陳成肯定了他們的說法,卻對紹生僕從道:“但他刺殺的是韓相俠累,可不是韓王。”
事實上刺客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很正常,可陳成現在就是要挑對方的毛病。
按照司馬遷《史記》的版本,聶政刺殺的便是俠累。
這位大俠是戰國時軹縣人,早年就殺人犯了罪,帶著老孃和姐姐到了齊國避禍,找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殺豬屠夫。
嚴仲子在韓國任職時,與宰相俠累結下大仇(有傳說是嚴仲子曾經幫助過俠累,但俠累不但不感激反而恩將仇報),嚴仲子便逃離韓國,訪求能向俠累報仇的人。
別人就告訴他聶政這小子是個狠角,找他肯定能成。
嚴仲子登門拜訪,來往頻繁,還在聶政老孃生日時備下酒席,以黃金百鎰為她祝壽,並親自向聶政母親敬酒。
等聶政老孃去世了,聶政感嘆說:“我不過是個豬屠夫,嚴仲子是諸侯的卿相,卻不遠千里,屈尊來和我結交,我娘死了,又幫助我操辦喪事。我待他極為淡薄,他卻這般待我,知遇之深,莫過如此!不吭一聲、毫無反應的話,那我還算是個人嗎!老母尚在,不敢答應他。現在是我重出江湖的時候了!”
韓相俠累是韓國國君韓哀侯的叔父,宗族眾多,居處警衛嚴密,過去有人去刺殺,根本沒人能辦成。
聶政沒帶哪怕一位車騎壯士,自帶利劍,隻身從衛國奔赴韓國,
聶政到了韓國,正趕上俠累下朝回家,高車駟馬,甲士如雲,前呼後擁,行走如飛,手持兵器侍衛他的人不計其數。
聶政無視守衛,徑直闖進相府,兵士都擋不住,左右跌倒!
只見俠累坐在階上,近在眼前!
陽光高照,聶政單刀直入,一道劍光橫過,猶如一道輕虹!
俠累當場斃命!
這招便是後人千古傳誦的“白虹貫日”!
相府頓時大亂,甲衛如潮水湧入,聶政大聲呼喝,擊殺數十人,但自知無法脫困,害怕自己被別人認出面貌,連累姐姐,自己削爛麵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腸而死。
韓哀侯震怒,將其曝屍於市,千金懸賞,卻無人能指認。
最終,他姐姐聶荌還是來了。
認屍時,她哭著說:“這是軹深井裡聶政啊!我的弟弟啊!”
“他是怕連累我,才自毀容貌!”
“可是我怎麼能因為怕死,讓弟弟無名而終呢!”
聶荌高喊三聲“天哪”,終於因為過度哀傷而死在聶政身旁。
韓國人同情他們,就把他們姐弟倆入土安葬了。
聶政作為戰國四大刺客,很出名,但是陳成唯獨對聶政沒啥好感。
因為別的刺客還可以說是為了家國大義,可聶政似乎就是為了私仇尋釁滋事,俠累也沒聽說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而且聶政殺人手段極為兇殘,還連累了家人。
只是這人在民間口碑似乎不錯,“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也很讓人感動(當然“士為知己者死”是另一個刺客豫讓說的。)
直到後來陳成在《聊齋》中又看到一個“聶政”的故事,忽然轉變了自己的想法。
只是這則關於聶政的故事,發生在……
兩千年後的明朝。
這故事說明代的懷慶潞王,荒淫無恥,強搶民女。把王生的妻子搶走了,王生藏身在聶政墓地,希望妻子經過這裡,能遠遠地和她訣別,不多時,妻子到了這裡,望見丈夫,便大哭著撲到地上。王生悲痛的心情無法抑制,不覺哭出聲來。這下被潞王的人發